陈越刚:艺术贵在出神入化

时间:2022-10-04 04:03:55

陈越刚:艺术贵在出神入化

今年夏天,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办了首届“少儿戏剧场风采”摄影作品大赛。摄影作品内容围绕着北戏的各种演出,精彩纷呈,个性十足。本期杂志就向大家介绍这次大赛的获奖者,并展示获奖作品。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办的首届“少儿戏剧场风采”摄影作品大赛,一等奖得主是位年过花甲的退休职员,陈越刚。

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拍摄舞台剧照的实践机会很少,却能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这让我好奇,遂约了陈先生一叙。

陈先生高个儿,爽朗,谈起摄影这个爱好来颇有点收不住。

陈越刚是北京人,上世纪60年代末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种大豆和小麦,跟艺术无缘,却也锻其心志炼其筋骨。返京后学过一段油画,之后从事商业美工,一直干到退休。

80年代末期胡同摄影大热,陈越刚喜欢上了摄影,工余挎个相机四处拍拍,也是其乐融融。他的机子不算高档,好在有美术功底,有较高悟性,提高起来比较快。作品曾投过几处地方,但兴趣主要还在拍的过程。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办的首届“少儿戏剧场风采”摄影作品大赛,这则启事打动了陈越刚。业余摄影爱好者可以拍人物,可以拍景物,唯独少有机会拍摄舞台剧照,这次大赛给了他一个机会,他不想放过,于是报了名。

那天为纪念陈学津逝世两周年,少儿戏剧场上演了京剧《打侄上坟》,好几十名摄影参赛者在台下长枪短炮摩拳擦掌,打起精神准备一较高下。

大幕拉开,小生曾宝玉的表演一下抓住了陈越刚。

他说:“小生戏是文戏,拍起剧照来不如武生、花旦那样容易出彩,但曾宝玉老师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我。我不懂京剧,之前也很少看戏,但曾老师的表演让我领略了京剧艺术的壮丽华美。他的表演,可以概括为‘出神入化’。”

他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卓别林、憨豆的表演十分丰富,肢体语言屡有创新,打动了全世界无数观众。但具体到京剧的小生,很少肢体语言,就靠面部表情制胜。曾老师打动我的是他调动了全部的表情,人物的喜怒哀乐演来出神入化,让观众同喜同悲。”

陈越刚说自己:入戏了。有时候按快门的手不由自主,啪哒啪哒一路拍了过去。

“捉虱”一场戏,说的是剧中的侄子不学好,万贯家财挥霍殆尽,以至于流落街头乞讨为生。那日无事,站在街边晒太阳捉虱子。曾宝玉把这场戏演得活灵活现:先是捉到个虱子,凑近了细细打量;继而拿开,一脸厌恶;最后对自己处境深感绝望,狠狠地将虱子一甩。一套动作一气呵成,把一个落魄公子又不甘心堕落的心态演绎得惟妙惟肖。

陈越刚这一瞬间被深深打动,快门不由自主又按了下去:捉虱,看虱,厌虱,甩虱,也是一气呵成。

这个场景不只他一个人拍,各种长枪短炮同时操弄,各有各的角度,或仰视或平视,站后面的只好俯视,噼里啪啦响成一片。

陈越刚的幸运在于他在前排蹲着,往上仰视过去,只见曾宝玉一只眼睁着,一只眼半眯,两只眼睛都有高光,且各不相同。一种叫“憎恨”的情感灵光乍现。

陈越刚给这张片子取名《憎恨》。

经评委们的郑重评议,《憎恨》得了一等奖。

这个经历为陈越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他由此喜欢上了京剧,有时间就多上上戏院,用心揣摩,多补补课。

拍摄舞台剧照也成了他新的爱好,希望有机会能多拍一些,跟同道们多些切磋,技艺上能有长进,将京剧艺术的精华展示给更多观众。

有时间他也愿意画几笔油画,各艺术门类都有共通之处,触类旁通说的就是这层意思。剧照要拍好了,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了。

上一篇:高中美术教学思考 下一篇:这些年翻越的那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