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阶段下的旧路改造设计

时间:2022-10-04 03:55:31

浅议现阶段下的旧路改造设计

摘要: 下文作者主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城市旧路改造过程前的设计要点,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旧路 踏勘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 言

相比于新建道路工程,旧路工程的改造设计需要经过更多的调查和实践,对技术的要求也比新建道路要高,需要考虑的各方因素众多、与现场地物的结合要求也更高,但其经济性比新建道路强,且成效更快。因此我们只有秉承科学的设计理念、节约资源、控制工程量、因地制宜、完善结合规划建设要求和施工场地环境特色,满足道路交通现实发展需求,开展人性化、适度性、科学性改造设计,才能真正提升旧路改造综合设计水平,延长道路工程服务使用寿命,并令其创设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前期踏勘

旧路因为长期的交通荷载作用下,致使路基路面等都已出现了不现程度的损坏,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旧路进行改造设计前,对不同的质量及破坏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首先需对原有旧路进行详细的勘察。对原有旧路区域控制点的踏勘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建设中均以道路辐射面积进行建筑物的修建,城镇总体来说都是围绕着道路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有旧路的两侧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厂房和住宅。在进行旧路改造设计之前,对原有旧路的控制点必须明确。城市的逐步发展,改造设计时的控制点与原有旧路设计时控制点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原有旧路部分控制点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需对道路部分辐射区域内的控制点进行增加或者减少,需对部分商业繁华路段的控制点进行合理的优化。

2.1 对原有旧路路基的踏勘

原有旧路由于长年的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状况较工后发生较大变化,部分地区出现路基塌陷,其地基承载力大幅降低;部分旧路路段由于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路面“空洞”,不能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根据原有旧路路基不同的损坏程度需做好完整记录,针对不同的不良路基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原有旧路路基经过处理后能达到设计要求。

2.2 对原有旧路路面结构踏勘

对现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详细的调查是进行旧路改造设计的基础。在进行旧路改造设计踏勘时需要对旧路路面破损情况(位置及破损程度)、开裂板块(位置及开裂程度)、板边角破损状况(位置及破损程度)、板块错台位置及高度、板底脱空位置等。在调查过程中做好数据记录并绘制草图留着后续设计的依据。

三、旧路改造设计

3.1 适应性选择中线

在旧路工程改造设计中的路线定线阶段,应将旧路作为具体控制物并对其充分利用,还应将河流、建筑物作为具体的控制点。在进行线形平面设计之前,还应对旧路两旁的电信、电力、电缆、煤气、给排水等管线开展细致深入的调查,做好地下管线高程与位置的清晰标注,并选择适当的中线,同时还应减少对公共设施、建筑房屋与各类管线的拆除,有效降低相关赔偿费用的投入。同时在中线选择中应尽量进行单侧加宽,进而令旧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还可加宽桥梁与路基,接长涵洞从而便于施工,降低纵向位置的接缝数量,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倘若受到建筑物或地形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两侧改造加宽时,则应制定科学可行的实践处理方案。

3.2旧路改造路基设计

有了前期的旧路路基踏勘资料,在旧路改造路基设计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法。对于路基沉陷地段可挖开旧路路基进行换填处理;若地基沉陷是由于地下水造成的可在换填的同时进行排水措施处理;若出现脱空板块其最好采用板底压浆处理。利用灰浆泵的压力将水泥浆液通过预先钻好的孔洞直接压人板下,填充板下出现的空洞,使基层重新稳定。

3.3旧路改造平面设计

改造道路的平面设计应根据交通预测结果及沿线建筑物、地形条件再结合规划的用地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为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在改造设计时应以满足技术标准为主,在达到设计规范要求下,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现有旧路。对于局部线性指标过低,视距不良,交通堵塞的严重路段,经经济技术论证之后可重新布线。

旧路改造选择中线时,应尽可能采用单侧加宽,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旧路,同时可以使路基、桥梁加宽、涵洞接长施工方便,减少纵向接缝数量,确保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特别是两侧加宽的宽度不大又是填方路段,不但不利于机械施工而且路基压实度也无法保证,更加适合单侧加宽。若受地形、建筑物等因素限制单侧加宽时应给出实际方案进行双侧加宽。

3.4旧路改造横断面设计

旧路改造横断面布置设计应根据前期的现场踏勘资料、交通预测数据及参考规划提供的横断面来确定。若仅仅按照规划的横断面形式来进行设计,其往往会发生较大的拆迁量,造成工程的实施难度与投资规模大幅增加。因此,在进行旧路改造横断面设计时,要充分结合规划与现状,考虑城市形象绿化等因素进行横断面的设计。

3.5 改造旧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控制点一般有桥梁、相交道路、城镇等。桥梁设计高程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及设计洪水频率要求的泄洪断面要求,对立体相交的道路要满足本路和被交路的行车净空要求,对平面交叉的道路要顺适衔接,路线穿越城镇时应尽量和地形、地物相一致。

由于原有旧路的道路两侧的厂房、住宅等大量建筑物已经形成,较大的限制了改造旧路的纵断面设计。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需要考虑道路边缘与建筑物的室内高差,切忌道路边缘高程高于建筑物室内高程,以避免出现雨水流向建筑物室内的现象。同时,原有旧路的板块发生破碎、开裂、脱空等病害,需要对原有旧路进行补强处理。原有旧路的补强处理与改造道路的纵断面设计相辅相成的。在改造道路进行纵断面拉坡设计时应以最大限度的使纵坡调整值贴近旧路补强厚度值为原则,进行设计。

旧路改造纵断面设计时,为充分利用老路,一般纵坡较碎,坡长较短,但在有条件时还应采用较高的指标,以求良好的行驶条件,旧路改造一般不建议采用最大纵坡值,最小纵坡值也不宜轻易采取。当纵坡小于0.3%时,应加大路面横坡,否则路面排水不良,将影响汽车行驶。同时在纵断面设计中也应考虑平纵组合,使纵断面方案不但经济合理,而且有良好的线性。

3.6改造旧路路面结构设计

3.6.1改造旧路路面结构设计需要与交通预测分析、交通使用年限、交通使用功能等相适应。大多数旧路改造路面结构设计是通过对原有道路的处理之后进行罩面处理,对于具体的罩面厚度以及层数则需要进行细致的考究,需要与改造后的使用功能相适应。在设计时,需要对原有旧路的路面进行一次彻底的弯沉检测,根据测试的弯沉值进行路面结构试算。

3.6.2改造旧路路面结构设计需要与现状建筑物高程相适应。以某道路改建工程为例,本工程旧路道路红线宽度36米,车行道2×8米,人行道2×10米。若按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进行设计,则原有的路缘石与改造后的路面齐高,不利于排水以及行人安全,同时也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反复比较,最后确定采用以下路面结构形式:人行道面砖采用广场砖,将其坡度由2%降为1%。

四、结语

旧路改造在较多已成规模的大城市区域还是道路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旧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等级标准以及服务水平,在今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还会继续下去。旧路改造设计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利用好旧路,做好各阶段的各项设计。总之,旧路改造设计需要结合标准与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李明 ,侯磊 ,尹凤玲.路桥工程施工改造建 设 要 求 与 实 践 策 略 [J].工 程 建 设 ,2010(6):101~ 102.

上一篇: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质量 下一篇: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要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