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04 03:00:31

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日益多元化,民间公益在一些社会问题比较尖锐的领域里越发活跃。近十年来,作为民间公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公益组织更是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文章以广东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公益组织为调研对象,深入分析大学生公益组织目前的困境,并提出能帮助大学生公益组织更好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困境;发展建议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日趋多元化,民间公益蓬勃发展。近十年来,大学生公益组织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由于自身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受阻。本文从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出发,重点探讨其在资金和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公益组织指:由在读大学生创办,主要成员为在读大学生(两人以上),主要依靠成员出资或社会资助自主运营,无偿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组织。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为调研对象,重点探讨大学生公益组织在组织运营、团队管理、资金渠道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公益组织的看法,本课题组对广东省内31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4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为95.1%,其中,重点本科院校占70.1 %,二本院校占26.8 %,三本院校占3.1%。为了更深入了解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运作,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采访、QQ采访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省内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运行情况,采访了这些组织的负责人及业内的专业人士,深入挖掘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的建议。

二、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大学生公益组织数量较少

本次调研一共涉及广东省内31所高校的69个公益组织,但符合“大学生公益组织”定义的只有15个,其余的可分为三类:或者由校方或社会人士创立,或者直属于校党支部或团支部管理,活动经费主要依靠校方出资,或者兼而有之。中山大学在全国排名前十,也是广东省公益气氛最活跃的大学,却一共也只有7个大学生公益组织(分别是“启明星支教队”、“有爱慈善商店”、“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蓝信封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新光科学公益团队”、“兰芽计划”、“心葵计划”),省内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公益组织的数量就更少了。此外,在一些非重本高校中,大多只有学校党支部、团支部的志愿者协会,根本没有大学生自发创建的公益组织。

(二)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弱

由于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创始人及大部分成员均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在做公益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学习与就业的压力,因此在组织的宣传推广方面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大学生所能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所以,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并不大。调查数据显示,66.33%的受访大学生并不是很清楚他们所在高校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只是偶尔会参加一些诸如为贫困儿童捐献物品和义教之类的公益活动;69.7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公益组织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大。

(三)大学生公益意识强烈

大学生的教育水平程度整体较高,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热衷公益,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调查数据显示,86.05%的受访大学生做公益的出发点正是“社会责任感”,91.2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公益无大小,只要力所能及的都应该积极参与,有利培养公众服务意识”。如“启明星支教队”,出于对广大山区中小学生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去支教,最后成功发展成致力于广大山区中小学义务基础教育的公益团体,从2009年到2012年,“启明星”支教队的志愿者达502人次,服务总时长达183840小时,直接受益学生累计2500余人;此外,调查数据显示,70.9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参加过支教和社区服务之类的实践性的爱心公益活动,74.4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向慈善组织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帮助,65.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的一些同学或者朋友都会参加大学生公益组织,进行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强烈,公益活动参与度也很高。

三、广东省大学生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

(一)“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公益组织面临的一大问题

符合本次调研对象要求的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中,53%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表示大部分的活动经费都直接或间接地由组织成员或志愿者承担,尤其是在发展初期,组织知名度低,难以获得社会资助。47%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表示企业赞助是他们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其中,小部分的赞助是由企业主动提供的,大部分的赞助还是主要依靠组织成员对企业的游说工作。40%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表示社会热心人士的善款是他们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数额有限,且不具有稳定性,难以维持组织的长期运营。

(二)组织成员专业性欠缺,阻碍公益活动的有效开展

大学生公益组织自兴起以来也不过10年,国内尚无发展成熟的组织及体系作为参照,在科学管理团队和运营项目方面都缺乏专业性的指导,这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公益组织只能在自我摸索中缓慢前进,公益组织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通过对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调研发现,组织的正式专职人员基本在10人以内,大部分成员常常身兼多职,而由于大学生身份的局限性,即使是专职人员,专业性也有所欠缺。本次调研的15个组织中,66.67%表示组织的指导老师配备不足,成员在公益活动开展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有所欠缺。社区服务和支教之类的公益活动要求成员具备一定的技能知识,只有这样,活动的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组织成员自身专业性就有所欠缺,对公益活动志愿者的专业化训练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这些都导致了活动形式的单一和开展活动效率不高。

(三)项目组成员流动性大,增加管理难度

本次调研中的15个大学生公益组织均实行项目制管理,每一个公益项目的开展除了需要组织内部成员的参与之外,也需要大量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而在校大学生又要兼顾自身学业与其他方面的事务,参与公益只能依靠自己零碎时间的拼凑,所以基本都是选择短期的公益项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52.7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大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时“时间、精力不够,会和学习产生冲突”。如中山大学的“启明星”支教队,每支队伍大部分成员均为在校大学生,但由于学业和工作等因素,成员一般只参加一两年,至于其他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就更大了,多数志愿者表示活动时间与学习或工作时间的冲突大大降低了自己坚持一学期甚至一年的可能性。因此,支教队的老师每年都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重新招募和培训,这无疑加大了组织成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组织对每个项目组成员的管理难度。

四、促进大学生公益组织发展的建议

(一)吸引企业赞助,寻求社会支持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企业赞助将会玷污公益组织的纯粹性,这一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益组织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这一观念已经渐渐发生改变,调查数据显示,约7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公益活动推广平台的建设也需要经费,企业赞助可以提升活动的影响力,这并不会改变活动的公益性质。大学生公益组织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学会用优秀的公益项目策划去说服企业,获得赞助,并在商业和公益两者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此外,大学生公益组织还可以寻求社会公益热心人士的帮助。如“爱心中国行”,它得到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领导的赏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免费为他们提供南方都市报,让他们义卖,义卖所得全归“爱心中国行”所有。这样的资助形式,既能帮助公益组织自力更生,又能为公益组织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值得提倡。

(二)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保证活动有效展开

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公益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首先,大学生公益组织应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组织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组织的人才梯队,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制定有效的培训机制,定期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老师、或有经验的老成员开讲座,进行技能培训等,以此提高组织成员的专业性。最后,建立对志愿者的反馈、归档制度,每个公益项目的负责人应向组织及时反馈该项目志愿者的表现,将优秀志愿者的资料记录在案,并鼓励他们继续参加下一次活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志愿者的流动性,也为招募和培训省下不少功夫。

(三)促进南方地区大学生公益联盟的建立

据了解,在2010年成立的中国大学生公益联盟所涵盖的71所高校中,只有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肇庆学院5所高校的公益组织属于广东省。根据联盟章程,只要高校的公益组织“有独立稳定的合法组织机构,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积极热心开展公益事业”便能加盟,而很多广东高校的公益组织都没有或没能加盟,前者是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到公益联盟的重要性,后者则是因为它们欠缺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以广东省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员众多的大省为中心,建立一个南方地区的大学生公益联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使省内各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还可以引起南方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发达地区上流社会对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关注,大大提升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影响力。

五、结语

近十年来,大学生公益组织在国内迅速发展,对我国公益事业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社会外部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不大,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和活动开展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公益组织不仅要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寻求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支持,也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提高活动的开展效率。此外,南方地区大学生公益联盟的建立也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总而言之,大学生公益组织任重而道远,正视大学生公益组织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必要且极具重要性的。

指导老师:李晓莉(经济学博士)

上一篇:项目管理流程下的农村低保工作管理 下一篇:网络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知识同构化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