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之路

时间:2022-10-04 02:44:04

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之路

摘 要:在中国广大的地域上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形成了众多的差异:岭南地区的建筑讲究遮阳、通风,北方地区则关注向阳、保温。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所表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特点,正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截取任何一个片段都无法对其进行充分诠释。面对当代越来越复杂的建筑目的,运用过于具象或是抽象的方法去解题,最终都将导致直白乏味或者丧失可读性。只有建立正确的建筑观,才能于纷繁之中回归至简。

关键词:建筑创作;建筑观;建筑文化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今天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 国情日新月异的时代 , 在我国现代建筑创作的大潮中 , 面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我们都在思考如何传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 ,并将其发扬光大,使我们的建筑创作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1.中国近代建筑分析

中国近代建筑体系从整体上说是对西方建筑体系包括技术、制度和思想多个层面的摹仿与移植,在本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反对、制约和钳制下带有鲜明的特征,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近代史上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是巨大的,很多建筑都是很忠实,也可以说是很生硬地模仿了原西方的形式和比例,也有极少一部分可以看到两者风格的有机共存。

纵观我国建筑发展史,从秦砖汉瓦到唐代的斗拱,再到宋、清的营造法式,每朝每代都在传承与创新中变化,都具有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烙印,都是“新的时代建筑”。现代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时代特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时代精神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建筑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的地域文化的精华,我们的建筑才能创造新的活力并向前发展。

当前,我们国家的建筑创作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建筑师的历史责任,一个建筑设计要满足一般的要求并不是很难的,但是要把建筑作为一个精品和创新设计并不容易,在十年间的创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作为时代的产物,它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技术、文化等方方面面和环境生态以及经济的发展,过去传统的孤立的辩证的去理解建筑和建筑创作,已经很难满足今天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可以讲,我们从许多的教训中,逐渐体会到当今建筑迫切需要以人为本的道理。建筑必须有生态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和经济观。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要求,更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人文的同步发展,为此,建筑师要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视建筑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整体中把握,在综合中创作,满足人在使用和功能上的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宜创业和生活的环境。

2.中国近代建筑寻求思维突破

同样在当前,在我们国家里,实用经济美观是我们建国以来强调的建设方针,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指导当前建设的方向,要全面的理解,认真的贯彻。就要突出以人为本,安全实用,这充分体现了建筑的目的性,经济要结合国情,强调投资的效益,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美观是建筑的艺术美,体现外观与空间的结合,与环境的协调,体现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而绝非不顾国情,追求所谓奇特建筑。当然作为一个建筑师,要有像数学家一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有艺术家一样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就是说既要懂得水滴石穿的道理, 也要体会海纳百川的博大。当然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地域性。建筑是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影响,受具体的自然条件以及地学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形环境的影响,这是铸造建筑的形象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是指地区最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乃至建筑形体。在中国广大的地域上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就形成了众多的差异:岭南地区的建筑讲究遮阳、通风,北方地区则关注向阳、保温。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所表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特点,正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截取任何一个片段都无法对其进行充分诠释。面对当代越来越复杂的建筑目的,运用过于具象或是抽象的方法去解题,最终都将导致直白乏味或者丧失可读性。只有建立正确的建筑观,才能于纷繁之中回归至简。

作为一名建筑师,参与设计的同时,同时也会对中西文化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进行认真比较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中国特色文化理解的设计观,我想这是对任何一位建筑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进行创新的前提。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得,中国将面临新的文艺复兴,在一个大背景下思考中国现代建筑的现状和未来,那么就有可能走出价值取向同质化和西化的怪圈,找到建筑创新的途径。面对强势的西方建筑文化,重新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借鉴中重新选择,在创作当中不拘泥于形式。

3.中国现代建筑的前景道路

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汲取并发扬光大是毋庸质疑的,但这种运用及把握的尺度应该怎样做到呢?在对待传统文化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作盲目的模仿或简单的复制甚至是生搬硬套,这样不负责任的创作不仅会产生品位庸俗低劣的作品,同时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极大的不尊重。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不是在形式上能参透的,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更在于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内涵,即传统建筑所能表达的内容。如传统建筑中群体组合的序列性与和谐性、院落空间组合的内向性、园林空间的含蓄性、对自然的崇尚、天人合一的环境观、重情 知礼的人本精神等等。只有在其根源上着手,领会文化内涵的精髓,做到真正的“懂得”才能将传统文化的灵魂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如果说对传统建筑形式的传承是微观上的把握,那么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就是宏观上的把握。因此,对传统的继承和借鉴应该在掌握宏观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的环境、地域、内容、规模等具体情况合理的运用微观形式,避免牵强附会。此外,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时,我们也不能排斥其他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先进的东西,应该秉着兼容并蓄的思想,使我们的建筑和建筑文化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使我们的建筑及文化不但发扬光大自己民族的精神,而且融合了世界的多元化所带来的成果。

现代建筑创作的文脉延续应考虑的问题如下:

(1)注重群体意识。从观念上和理论上用城市观念看建筑,重视建筑群的整体和城市全局的协调;

(2)尊重自然环境。空气、阳光、水面以及绿化是人类的必需。在当代重视“ 人居环境 ”的呼声中,愈显出依托自然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3)注重审美情趣。建筑创作中,民族性、地方性与的审美心理定势至关重要。它基于民族的血缘、地缘、史缘关系,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的爱好与情趣;

(4)强调地域特色。民族性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地域性则涵盖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内容。建筑创作要尊重人民的习惯、体现地域环境的特色。建筑的地域性并不是保留原有的落后不合时宜的内容,而是用现代化手段加以提升,以推动地区建筑的发展,有助于建筑文化的发扬;

(5)提高文化品位。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与各种文化现象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各方面和各领域,因而,对于历史的延续、时代的延续、文化的关联、民族的习惯、地域的差异都要有全面的把握。在建筑创作中,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宜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建筑富有高尚的文化品位;

(6)塑造建筑氛围。积极利用自然环境,使建筑与环境取得有机结合,甚至把各种环境因素作为建筑组成内容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 余卓群 ,龙彬 . 中国建筑创作概论 [M ]. 武汉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2002.

[2] 罗哲文 ,王振复 . 中国建筑文化大观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1.

[3] 刘先觉 . 现代建筑理论 [M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98.

[4] 姜小萍 .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M ]. 重庆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8.

[5] 萧默 . 中国建筑 [M ]. 北京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1999.

[6] 潘谷西 . 中国建筑史 [M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3.

[7] 罗荩 . 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J ]. 中外建筑 , 2004.

上一篇:中压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方法 下一篇:现代城市屋顶花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