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精心导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10-04 01:29:55

激发兴趣、精心导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55-01

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对于一个学生能否学好英语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薄弱,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信息又闭塞,以致学起英语来困难特别多。如何搞好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提高他们学习成绩?下面,就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激发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对一门功课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去探索。作为受英语教育多方面条件限制的农村学校,如何去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的体会是:

首先,要和谐、融合师生的关系,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去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之火。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要通过师生互动才能完成。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平等、和谐、融合的师生关系。因为在平等、和谐教学环境里,学生才能被尊重和信任,才能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感情,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如果教师总是在学生面前一味地绷着脸,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学习不够认真或成绩欠佳的学生斥责,必定造成师生间隔阂,导致学生不"亲其师"、不"信其道",甚至产生强强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会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鼓励他们,用爱心去点燃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之火,并且要有耐心去用自己真实的感情去感召学生,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之火长久不灭。

其次,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技巧,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种好的方法,经常用,时间久了也会失去它的魅力。因此,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创设新的教学环境,才能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尽量利用实物、挂图等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通过教师自身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性的板书,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配合;还可以通过师生对话、讲故事、小竞赛、游戏和以短剧的形式表演、课外活动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丰富多彩、动静结合、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较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再次,要给予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获取知识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知识需要一旦满足,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不断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而学生的成功感主要来自教师肯定的评价与赞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但学生的智力因素是各有差异的,加上其他原因,学生的知识学习、接受能力肯定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认真了解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不同程度的要求来对待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生怎么会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呢?

2.精心导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就是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那么,英语课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关键在于导学,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长期以来,我们普遍只注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学法的研究。如何精心地引导学生学习,我主要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关键和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的四个要素是听、说、读、写。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抓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是最根本的做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而听与读,尤其是朗读,则是最基本的内容。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课内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当然也有很多读的成份,但往往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应试,很多时间是在讲知识点,而朗读的训练也是"大合唱"式的操练。

课后的时间学生往往是把书面作业放在第一位,而把朗读与听挤到了最边缘,甚至不了了之。这样,听与朗读这二项最基本的训练在教学活动中便得不到落实。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狠抓英语词句的听、说、读、写训练,在听清读音的基础上,尤其要让学生个人"独唱",高声朗读、熟读、烂读于心,又在此基础上抓好说与写,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英语的知识点,这才是学习英语的关键要点。当然,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单在课内45分钟进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抓好上述的训练,这是在英语教学中要明确的首要问题。

2.2 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最佳的记忆方法。大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开始接触英语,他们沿用小学学习汉字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常常前读后忘,朗读课文时照本宣读,有口无心,课内读,课后忘。因此,要让学生学好如何结合发音拼写规律、字母结构记忆、同反义、同音词等各种形式分单元或分阶段归纳、比较记忆;对课文朗读要教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句子结构的基础上分句分段逐步反复朗读、记忆,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2.3 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对学习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是要掌握几个学习环节的内容与顺序。由于在小学阶段学习任务较轻,要求较低,普遍学生往往在学习上只抓死上课听课、课后作业两个环节。进入初中以后,科目较多,要求也不同了,仍然以这样的习惯来对待学习,肯定是不适合的。要教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这样的习惯。并引导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语言的学习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逐步提高。英语单词学不好就无法组织句子,句子结构都还搞不清楚就不可能写出短文,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抓紧学习,连续出现缺漏,继续学习英语就会困难重重。我在农村教初中的英语是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的,有的同学七年级的英语没学好,到了八年级就感到很吃力了,八年级都还学不好,九年级就很难补救了。所以,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抓好各个阶段的学习,一有问题就要及时补救。而这弥补欠缺的知识,单靠课内的时间是完全不可能的。要引导,督促学生利用课余、假日的时间来补学。针对农村实际,除了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时间让学生上门请教,也可以安排一些与学困生住地就近、成绩教好的同学进行一对一帮助,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这样,才能使后进生的同学在学习上不会掉队,全班同学的成绩才会共同提高。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下一篇: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