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4 12:49:17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摘要:“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理解诗歌至关重要,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条件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让想象在诗歌学习的课堂上激情飞扬,让学生从中找回自信,在诗歌中获得一种独特的美的享受。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想象能力;培养方法

所谓想象,就是由人类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语文学习,尤其是诗歌教学过程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当想象展开的时候,就会如陆机《文赋》中所形容的“情瞳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众多的形象纷至沓来,空虚的,具体了;无形的,有形了。寡情的,含情了。所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而现在很多的老师的诗歌教学始终是停留在读读背背之上,内容的理解,特别是达到与作者的共鸣的理解,是少之又少。这无疑扼杀了学生那些美好的想象力,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如何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完成想象,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在正确朗读中展开想象。诗歌教学中需要朗读,在读中实际上已经建构了初步的想象力,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可以用如下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读中展开想象。

首先,可以采取让老师范读的方式,因为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既能展示老师的才情,又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容易展开想象。以《蜀道难》为例,老师可以进行范读,并作这样一些诵读提示:开篇“噫吁颍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几句感情激昂豪放,要读出一种强烈的感叹意味,特别是“难于上青天”这几个字要用升调读,读来有种激荡人心之感。当读到全诗最后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时,可以读得缓慢些,读出一种深深的概叹,“侧身西望”后可稍作停顿,最后的“长咨嗟”三个字应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发人深思之感。我想在老师这种朗读过后,学生能够更容易想象到风光变幻、险象丛生、令人惊心动魄的蜀道的难行,体会到李白的激情之余,也能行这渐慢渐弱的声调中感受到他深深的忧虑。

其次,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利用我们的多媒体播放优秀视频或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网络上有很多优秀的视频音频朗诵材料,如果老师没有充分的把握完成诗歌朗读的话,可以精心选取自认为好的一些视频或音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完成想象。

最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因为千读万读都不如自己读来得真实可靠 ,当毛细血管充分打开时,也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最佳心理状态,这对于展开想象、感受情感,以及对语言音韵美的领悟等都有显著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朗读中投入情感,大胆想象,将自己置身诗歌的意境中,甚至可以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达到心音共鸣,从而获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

二、在时代背景中丰富想象。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通过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能更好地发挥想象,达到和诗人的心境融合成一体的目的。所以在诗歌教学时应当适当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完成对诗歌的想象。在学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们就必须了解诗人是在“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失败后,又加之被排挤出长安,心情非常苦闷的情况下,使他认识到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李白准备由山东南游江苏,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借梦境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所以诗人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慨。

从以上可以看出,学生如能将自己置身于当时诗人所处的那种社会背景下,相信更能使自己展开想象,更能准确深刻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因此了解时代背景对于展开想象至关重要。

三、在画中深化想象。在诗歌教学时,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诗歌当中的意象以及意境都可以形成一些画面,所以利用诗歌的这一特点,在教授《归园田居》(其)时,我采用的就是让学生画画的方式来感受田园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首先,我先布置学生去预习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找出意象,以及营造的环境氛围,这是为了让学生先读懂诗歌,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将这样一种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用画画的形式描绘出来。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已将自己的作品摆在了桌面上。接着是展示自己的作品,许多同学都上台利用投影仪将自己的作品描述给了同学们听,在他们的作品中,檐后榆柳树影婆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一种清新,宁静,闲适的生活图景浮现眼前,很好地诠释了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真正是变无形为有形。

我认为从画画这个角度切入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诗歌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画画这种方式不至于落入俗套,因为很多老师在教授此课时都是在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为何而归2、从何而归3、归去如何,这样虽然也读懂了诗歌,但是缺乏了新意,缺乏了生活气息,缺乏了想象力;其次,画画可以让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让他们主动去探寻诗歌内容,因为想象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完成的;第三,通过画画,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二是培养了说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组织好语言。更为重要的是,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想象中完成了对诗歌的深层理解;最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要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未挖掘的潜能,而学生的想象更是一片青青的草地,期待我们教师去开垦和栽培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凭借诗歌为支点,进行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让想象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潇洒地飞扬,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有潜力的具有想象力的一代。当然,这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引导,也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去探寻更多的适合我们学生的方法,让他们真正地爱上诗歌,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上一篇:基于云南地震高发特点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升学... 下一篇:学习心理学视角下的探究式教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