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时间:2022-10-03 11:25:43

论有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摘 要: 有声语言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思维发展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思维成果提供外化手段,为人类高效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提供保障,并与人类思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推进。但有声语言在表达思维成果方面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 有声语言 思维 表达 局限性

语言是两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体和介质,这种媒体和介质可以是视觉形式、嗅觉形式、触觉形式、味觉形式、听觉形式等。这里要讨论的是以声音为介质的人的有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一、有声语言是思维的产物

有声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类在思维的时候要使用语言。人们在思考问题、动脑筋的过程中,能感到有一个默默自语的过程,而且这里所用的语言跟实际说话时的语言是一致的,操不同语言的人会用各自不同语言进行自语活动,思维需要借助语言进行。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能使用有声语言就无法思维。比如,先天聋哑人同样具有高级思想与思维形式。因为聋哑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在客观世界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达的发音器官,只是由于不能通过听觉形式获取信息而不能使用有声语言,但仍然可以像其他每一个个体一样,通过其他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获取信息内容与信息形式进行思维。又如人类的许多思想与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在没有语言参与下完成的。如尚处于前语言阶段的小孩第一次吃西红柿时觉得酸甜可口,并记住它是鲜红色的,因此记住红色的都是美味的,当他见到同样是红色的辣椒时,猜想它也应该是可口的,但事与愿违,从此害怕吃红色的东西。在这里,思维与判断的过程显然没有借助有声语言,有声语言并不能精确全面地描述这两种食物的味道与颜色,而是凭借味觉与视觉这些形式的介质完成的。再如有声语言产生之前,人类是否就不能进行思维活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语言的起源分析。有声语言之所以产生的条件之一是“人们彼此之间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也就是说人的内部世界中有了必须表达的内容。而人的内部世界是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口、身)与意识器官(大脑)意识到的全部有关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外部世界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与意识器官向人脑中移入,在人脑中重构这些移入物。我们把握的一切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都是通过感觉器官过滤之后得到的那个世界的映像,是外部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移入物。然而,每个人内化外部世界的方式与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都存在着一定差异。随着对外部世界的不断内化,人类意识逐渐丰富,内部世界不断发展,这种差异越来越大,逐渐影响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团体中的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社团成员彼此之间为了更好地合作,产生了将内部世界外化出来的动因,才可能走到“非说不可”的地步,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前,人类已然能够进行思维。所以语言是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语言对思维发展的作用

诚然,语言是思维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产物却在人类思维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思维的工具,而思想思维的进化发展离不开这一工具的进化发展。

(一)语言是思维成果的外化手段

有声语言在人类思维形成与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前语言阶段,人们要认识客观世界中的某个事物,需要通过感觉器官与意识器官将其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使其以一个概念存在于内部世界当中。如果这一事物的出现伴随着一定的人声,这种人发出的声音逐渐与这一事物产生某种确定性联系,而这种联系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甚至一个社团集体的行为,而且这种联系的时间足够长,出现的频率足够高,那么这一种声音即使在没有该事物出现的条件下出现时,人们一听到它,也仿佛看到了这一事物。这时,这一事物就构成了我们称之为语义的那部分内容,人声就成为所谓的语音,承载着语义。概念有了得以外化的载体,人们可以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在异时异地进行与某事物相关的交流,并可以对这一事物进行更深刻的认识与记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表达、理解与交流。此时,人们的交际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人们无需借助实物与实际环境就可以进行交际,并进一步借助这一语音形式创造出观念形态上的交际条件、场合与环境。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借助语言观察、认识、思考我们生存的世界。能在虚拟中构建一个与客观世界周严对应的“现实世界”,在这个虚拟的“现实世界”中自由地构建与创造,并以之为基础,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构建与创造。有声语言使人类高大、广袤、精巧的内部世界以一种简洁经济的手段有效外化出来,是人类社会存在、进步与发展的前提。

(二)有声语言有助于高效的思维活动的开展

人类的有声语言形成以后,伴随着人类社会一同发展。没有有声语言,人类很难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与创造活动,思维成果难以完整有效地积累下来,人与人难以在已有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高效地思想交流,也就无法实现对我们生存的世界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也就难以进行创造,难以发展进步,人类文明也就难以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在这里,语音这一物质形式的优越特点在人类交流沟通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语音使用方便,每个健全的人都能发出来,没有任何重量,便于携带,随时随地都能发出,不需要任何额外设备,不用像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绕开有声语言用实物交际,每个人都要随身带一个沉重的大口袋,里面装着可能要说的全部东西,需要表达什么就从口袋里掏出什么。即便是其他视觉形式、嗅觉形式、味觉形式、触觉形式等介质,也会受到光线、距离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方便快捷地交际。正是由于语音没有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不会给语义进一步深化与发展造成限制,便于人们在已有思维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前行,有利于思维发展进步。另一方面,语音形式多样,变化丰富,容量最大,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就可以把现实世界中所有现象表达出来,无论是多么抽象的概念、复杂的道理和细腻的感情,都能用丰富多样的语音表达出来。可以满足语义高度抽象的需要,这是其他介质无法企及的。

(三)有声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

有声语言与思维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推进。一方面,人类思维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对象,而且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驱使人类对语言做出调整,使之按照人类精神意识要求的方向演变,为人类内部世界的发展服务。随着人类内部世界的细密化、丰厚化,要求其外化手段与外化形式与之相适应,从而推动有声语言的细密化和多样化。语音形式灵活多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人类思维的发展进步服务,为思维前进的大道铺就砖石。当人类内部世界不断丰富、扩大、深刻时,有声语言就会服从这些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形式,以更好地表达思想,使人类内部世界的外化更为精密化。如人们用某种语音形式称呼与说明某类事物,随着对这类事物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开始注意到同类事物中个体间的区别,就可以在这一称呼的基础上加上表示区别意义的形式,分别指称同类事物中的不同个体,如“猫――白猫,花猫”。人们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层次地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有声语言从简单到完善逐渐发展,语言形式细密化、抽象化以后,对人类思维的成长进步具有巨大作用。人们使用这种高度发展了的语言,不仅使自己的思想得到细密化、多样化表达,而且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扩大内化外部世界的范围,进而促进人类思维发展。

三、有声语言的局限性

虽然有声语言在人类众多外化手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独占鳌头,其作为最简洁经济的外化手段,具有其他介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只能是它所能表达的内容,并不能表达人类内部世界中可以外化部分的全部。这是因为人类精神意识类型不同,对外化手段的倚重就不同,不同意识内容适合用不同介质来传达。如梨子的滋味,花的气味,更适合通过味觉与嗅觉形式传递,即使用有声语言做最详尽细致的描述,也不能完全再现这种味道和气味的信息内容,有声语言在这里会逊色于其他介质形式。即使是那些适合用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提供的信息与人内部世界中的思想内容相比,也是粗疏的,不能穷尽人们对一个事物的全部认识。正如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时,常常为词句的选用苦苦推敲。另一方面,有声语言一发即逝,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说话人发出语音时,听话人距离远了听不到,或者话已经说完,听话人才来到,同样听不见,因此人们使用有声语言交流要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虽然有声语言的作用并非没有极限,但这并不影响其在人思维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有声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为人类思维成果提供了得以外化的手段,为人类进行高效思维活动与思想交流提供了保障,二者在相互作用的历史长河中互相推进。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的艺术探究 下一篇: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