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哑巴语文”之“无声胜有声”

时间:2022-07-21 10:03:26

也说“哑巴语文”之“无声胜有声”

摘 要: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朗读教学在逐步淡化和消解,朗教教学的重要性被忽略和消解,还存在一些对于朗读教学认识的误区,文章介绍了一些朗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哑巴语文 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

新一轮课改阶段,随着反思的深入,语文教学已经逐步偏离了“哑巴英语”的教学道路,但是,在新课改的评价机制下,部分教师淡化甚至逐步消解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朗读,不能不引起重视。朗读直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素质;朗读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朗读潜在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前面。”朗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了出声的口头语言,它确实可以把作品的结构和内容、特色和风格等诸多东西,放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面前,可以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在此,有必要澄清这样几个认识误区。

一、误区

(一)以“说”取代“朗读”。有的教师认为日常的交流已经达到了语文教育学以致用的目标要求,在语文课堂贯穿朗读略有画蛇添足之感。殊不知,朗读跟平时茶余饭后的聊天闲谈差别是明显的,一个学生可能课下特别能说,并不代表其朗读能力强,朗读必须诉诸普通话,诉诸情感,诉诸场合,诉诸特定心理,停留在“说”较高的层面上。

(二)一切从“朗读”出发。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朗读如此重要,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可能让学生大声读,自读,齐声读,分组读,个别范读,形式多样,把一堂课搞得有声有色,读贯穿了课堂始终,以朗读为出发点,又以朗读为归宿。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作为教学主体要进行的工作,不仅要组织课堂,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朗读技巧,比如轻声,重读,节奏快慢把握等。只有充分落实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朗读教学才会行之有效。

(三)“朗读”先天说。有这样的观点,人从诞生到开始学说话到牙牙学语,都有先天因素,口吃的人永远是结巴。由于先天性因素的存在,仅靠平时的课堂教学搞点朗读,就能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大大提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做一些徒劳无益的事情,还不如放弃朗读来得实在,注重提高学生作文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实际上,这种观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人后天的努力。由于现在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像英语考试有听力和口语测试,在分数仍然占绝对地位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不得不景仰分数而放弃了许多初衷。

二、朗读训练策略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对于朗读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光认识朗读是不够的,关键是在实际课堂中,如何展开朗读教学呢?

(一)教师范读,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朗读时较注意朗读语言的音高、语速、语调等,可以直接指导学生。范读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完整的艺术形象。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的熏陶。如在教学余光中《乡愁》一诗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范读感染学生,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自然就理解了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从心理方面说,教师要求学生读的,自己也读一读,这就无形中缩短了师生距离。一篇新课文到底怎么读,不该怎么读,老师一示范,学生再学着读,畏难情绪就打消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范读的作用,似乎可以借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这两句格言形容。教师经常性朗读,学生经常性感知,经常性模仿,这比起教师单一性地指导学生朗读,要感性得多。

(二)切忌盲目朗读。没有目的的朗读活动,表面看,课堂上是读了,但考查其实际效果,往往是读而低效,甚至是读而无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目的是朗读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有目的的朗读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

1.教学起始阶段学生的朗读:在教师未范读或读讲之前,先指名学生试着朗读课文。这种尝试性朗读目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还可以使全班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方面的问题,以便调动教学针对性,尝试朗读过程中发生打顿、结巴、读错等情况,待朗读完了,教师应引导全班学生矫正,实现尝试朗读目标。

2.读讲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这个阶段学生的朗读活动很多,其主要目的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朗读总是和老师的讲解、分析、点拨、启发、思考,提出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3.读讲结束阶段的朗读:这个阶段的朗读,主要目的是赏析、综合、总结。有时是为了强化记忆,促进背诵,加强语言积累。朗读是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以兴趣为先导,形式多样化。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采用多样灵活的朗读方式。方式各有特点,效能各不同。

1.个别朗读。课堂上老师让个别学生站起来朗读的机会很多,问题是你清楚到底谁读,就要从朗读的目的、朗读内容的难易程度加以考虑,还要从学生的水平、个性特点加以考虑。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用朗读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促进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2.齐声朗读。它是按照一定的要求,由部分学生齐声共同朗读课文。由于它是多数人的齐声朗读,因此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精神,烘托课堂气氛。由于学生之间朗读能力存在差异,齐读实际上是大部分学生主读,少数学生伴读。这样通过听读、伴读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朗读能力。由于它是在同一时间全体学生参与的,有利于大面积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动口锻炼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齐读要求参与者读的声音是同步的,因此有利于增强责任感和协作感。

当然,还可以分组读,分角色朗读,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都适合分角色朗读,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手段是多元的,效果也是多样的,可以提醒要睡觉的学生,还可以提醒走神的学生。

语文朗读教学做好了,是新课改形势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大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下一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及其有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