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思考

时间:2022-10-03 10:08:18

对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思考

一、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第一,目标定位狭窄。成本管理由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核算以及事后的监督组成,每个过程都重要,缺一不可。然而有些中小企业把成本管理认为是某个生产领域中的成本管理,以为降低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各种费用就可以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第二,理论研究不成熟,核算模式不统一。我国成本核算理论研究起步晚,大多是引进国外成本核算思想,没有实物参考模式。以物流企业为例,其成本核算大多是根据企业性质,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采取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导致物流成本核算没有统一模式,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三, 所有权和经营权混淆不清。我国现有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人就是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一般对于财务成本核算并不精通,虽然表面上对生产成本非常重视,但是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只凭自身经验或成本报表进行核算,忽视了成本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会计部门设置较为简单,会计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应付申报和日常财务处理上,导致成本核算控制工作无法正常有序进行。

第四,中小企业核算账册设置不全,成本信息不真实。在制造业企业中,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合并为一个成本科目,导致成本费用归集混乱,无法反映真实财务状况。此外,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他项目不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核算的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也有的中小企业只设置总账,不设置明细账;还有的中小企业在核算时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或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成本核算较为混乱,甚至无成本核算资料。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之目的,对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进行提前结转,或对产品已发出但未开票的产品成本也进行提前结转,中小企业采用该法作为计缴所得税的“调节器”。

第五,会计处理方法与成本计算方法不合理。企业的成本核算基础是成本计算,对于制造费、材料费,不少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认识,成本计算方式不合理。在成本核算时,盲目地选择成本的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按材料消耗、管理费用、工时等几部分凭主观意识进行分摊。同时,在同一会计年度内随意选择、变更会计处理方法。这类中小企业一般设置了原材料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原材料的购进、领用均根据详细的原始资料进行核算,月末编制盘存表,但在结转生产成本、商品销售成本时,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中小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产品期末库存数与实际盘存数严重不符,从而达到少缴所得税之目的。

二、规范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加大税法宣传力度

通过税法宣传,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纳税意识,牢固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偷税违法的观念,使中小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明白不做假账、诚信纳税的严肃性,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打消浑水摸鱼、偷工减料、蒙蔽过关的念头,积极主动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规范机制,严格按照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成本核算。

(二)拓宽成本管理范围

企业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成本全程管理的范围不但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包括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售后维修成本等。现在,非物质商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应当包括非物质产品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只有对全部成本都加以严格的控制,以细致、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才能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三)加强成本核算考核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税务机关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其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章;利用税收通报会、咨询会、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定期为纳税人进行成本核算方面的指导,结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实际,逐步完善总账、明细账的设置,尽可能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当期的销售成本。

(四)实行记账核算

对于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而又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或经屡次督促整改仍未整改的,责令其通过会计事务所或记账公司实行记账。中小企业在日常核算时,按规定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归纳和收集、整理,会计事务所或记账公司根据提供的会计资料,依照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帮助其提高成本核算能力,逐步规范成本核算行为。

上一篇:国内商业银行对公结算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下一篇: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国际实践及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