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

时间:2022-10-03 10:05:51

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

2012年6月18日至24日,国家林业局机关党委和局青联共同组织的“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三进三同三提升”赴贵州黔南调研组一行12人,在黔南州独山、荔波、贵定、龙里和长顺五个县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与当地林业干部职工劳动、座谈,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慰问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活动形式,接地气,学习林业知识,体验林业劳动,思考林业发展,提升工作本领,进一步增强了投身林业、奉献林业的信心,引发了对林业发展和本职工作更多的深入思考。

本次活动是国家林业局机关党委和局青联“根在基层,走进一线——三进三同三提升”的部署落实,调研组一行12人来自10个单位,工作各不相同。尤其是青年人的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有些人还缺少林业知识。为此,调研组组长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副主任周少舟特别强调要做好吃苦的心里准备,要虚心向基层学习。

调研组一行乘坐火车,又转乘汽车经过近30个小时奔波到达了黔南州独山县。6月20日一早,大家与黔南州林业局和独山县国有林场的干部职工一起在田地里开始了挖郁金香种球的劳动。在林场老师的示范下,组员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好像是在寻宝一样,生怕锄头弄破了种球,逐渐大家掌握了要领,劳动进度加快了。劳动结束时,一边擦着汗水,一边看着筐里的郁金香种球,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尽管劳动很简单,但是大家都体验到了林业劳动的快乐,增加了对林业的认识和热爱。

6月23日,天气阴。调研组一行从长顺县城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山路,到达了文明全国的“背篼干部”所在地敦操乡。在与乡干部职工座谈中,大家了解了当地贫困的面貌,同时也感受到了当地干部千方百计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工作精神。敦操乡的干部每周四利用下乡工作,无偿为老百姓捎去生产生活物资,不管山高路陡,风雨无阻。“背篼干部”装的是民生,背的是民心,“背篼精神”感染了每一个调研组成员。座谈会后,调研组和当地乡干部冒着小雨,也背着背篼,装着油、盐等生活用品,到敦操村的松腾组走访农户,给贫困农户送去温暖,真切感受了贫困农民的生活状况。有人在日记中写到“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家徒四壁”,“瘦弱的肩膀就要挑起一家的重担”……在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减少,儿童、老人无人照顾,生产困难怎么解决等问题在组员心中不断回响,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6月20日集体劳动后,调研组与黔南州林业局、独山县林业局和独山县国有林场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座谈。了解到几代林业人的艰辛劳动,把荒山变青山。在国有林场改革的大背景下,他们又披荆斩棘,在坚持生态建设不放松的前提下,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最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花卉产业、森林旅游业和林产品加工业等,使林场职工收入达到了当地平均水平。尽管林场还面临着退休职工养老难,林地纠纷等问题,但林场干部职工还是对改革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干劲。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刚刚开始,只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林业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国有林场的发展必定会实现新跨越。

6月22日,下着小雨,调研组先后考察了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的刺梨种植示范点和长顺县丹索亚酒庄有限公司。刺梨示范基地是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时种下的,当时只有两三千亩,目前茶香村已经发展起了近万亩的刺梨。据介绍,刺梨的果实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并且是贵州的乡土树种。最初,老百姓种植刺梨只能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不高。但最近几年,刺梨价格逐渐走高,老百姓种植积极性高涨,当地林业部门也积极规划,计划到2015年,发展10万亩刺梨,努力把刺梨打造成为石漠化地区脱贫与生态建设的典型产业。大家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家开始发展刺梨种植。当地刺梨加工业的发展也大大带动了种植面积的扩大。刺梨产品主要有刺梨酒、刺梨果干、刺梨果醋等。从刺梨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以很好结合的,生态与产业可以并重。只有充分考虑到林农利益的工程政策,才有生命力,才能被实践接受。

在调研结束的当天晚上,全体成员围坐一圈,每个人谈自己的调研体会。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对背篼干部的敬佩,有对刺梨产业的思考,有对林业科技的建议,有对农村教育和养老的担忧……每个人发言结束后,都赢得了热烈掌声,这不仅是对发言者的鼓励,更像是大家的一种自我激励。

虽然调研结束了,但我们每个人都坚信,当带着一份感动,带着一份责任回到工作岗位上时,我们会以更加蓬勃的精神状态,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干劲做好本职工作。

上一篇:试论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古典护肤风潮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