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灵动学习思维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2-10-03 09:16:45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灵动学习思维的实践探究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灵活的、多变的、动态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笔者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灵动思维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育质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灵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灵活而不呆板,富有变化。所以,本文中“灵动的学习思维”主要体现出以下两点:一个是灵活的学习方法;一个是灵巧的思维能力。以此拓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灵动的学习思维能力是完全可行的。要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灵动的学习思维的实践策略

1.激活学生灵动学习的思维意识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在于探索、创新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内容因地制宜地创设问题情境,其着眼点在于设置“异中有同”情境,使得教学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情境、新事物、新思维和新点子,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渐渐显现出来,目的是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与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1)设置问题情境,为灵动思维的涌现产生欲望。没有良好的思维情境,也就难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思维欲望,也就不能促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其思维动机的形成,促进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案例】 《字母表示数》的引入教学

教师出示问题:

问题1:小A和小B去看电影《阿Q正传》,问这里的字母A、B、Q等表示 。

问题2:小明游玩了A城市与B城市,问这里面的字母A、B表示 。

问题3:扑克牌中有K牌、Q牌等,问这里的字母K、Q表示 。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肯定的、赞赏的语气表扬学生,同时指出在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数,然后出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走进代数世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字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的。

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2)亲历建构过程,为启迪灵动思维奠定基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创新”有关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使学习的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案例】 勾股定理的推导

教学中,让学生按步骤操作:首先以3cm,4cm为直角边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测出斜边的长。其次,分别以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最后,求出各正方形的面积,找出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点拨并提问。在这节课中,笔者注意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互动,建构他们的数学知识。通过利用丰富的情境信息和数学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模式化的东西。随着知识和信息的不断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也上升到新的层面。

(3)强化思维引导,为灵动的学习思维激活潜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灵动的学习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思考―质疑―提问―释疑”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引导。

【案例】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引导

教学中,通过设计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具体方法为:利用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上海5个城市对应的这一天的最低气温,通过问与答探索这一天5个城市气温的高低;由气温高低的比较引导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哪个在左,哪个在右;思考数的大小与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2.指导学生掌握灵动的学习思维的方法

灵动的学习思维,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反向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类比思维等。培养和提升学生灵动的思维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学科能完成的,因此,教学应侧重于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采用与数学教学密切相关的方式进行探究尝试。

(1)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

【案例】 初二《全等三角形》习题课

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对于这个命题,学生基本上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命题的原意上,试更换命题的条件,分组讨论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很快学生给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将“第三边上的高线”换成“第三边上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

教师又要求学生再更换条件给出新命题,这时学生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后来教师作了如下提示:将“两边”换成“两角”,并给学生一定时间讨论。学生给出了新命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对应相等,夹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注重师生、生生间的思维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把第一时间留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其心理动向,适时加以点拨,对于学生的思维亮点及时予以肯定。

【案例】 讲解勾股定理

教师补充了勾股数,出示了这样几组勾股数,请学生们讨论这些勾股数的特征:3,4,5;5,12,13;7,24,25;9,40,41……开始学生们只注意到每组勾股数的前一个数都是奇数,后两个数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僵局。教师启发道:一奇一偶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发现是连续数。忽然一名学生发现后两数之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这样,在思考、观察中发现规律,灵感一触即发。学生们找到了勾股数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分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此奇数与这两个连续自然数构成勾股数。

(3)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勇于质疑,以开阔其思维的发散性。要让学生把猜想和假设记录下来,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实践验证。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

【案例】 四边形拓展

任意一个四边形ABCD,顺次连结四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EFGH,问这个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并证明你的结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困难,很容易证明出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但我们不能停留解决这个问题的表面,应进一步思考这道题:从运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保持A,B,D不动,让C点运动起来,请问在什么情况下,四边形EFGH为菱形?让学生动手画画看。

3.拓展学生灵动学习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训练,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1)引导变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克服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是培养学生灵动学习思维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解题方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发掘知识内涵,促进思维灵动。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教材中的价值因素,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探究,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题组的训练,将静态的数学与动态的图形变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图形的变化中领悟与理解“变”与“不变”的相互联系,从而体验出数学图形变化的内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灵动思维能力。

二、成果与分析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的动手能力、科学的探索态度、发散的创造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品质及整体能力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对任教班的5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观察考核,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了明显进步,个体之间成绩的差距在缩小,成绩相对较为稳定,整体成绩居年级首列,应该说学生整体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三、思考与体会

1.数学课堂中的灵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富有个性的活动

每个学生的素质、基础和努力程度不一样,在活动中得到的发展也不一样。积极参与的学生会进步很快,消极被动的学生进步得慢,甚至落伍。教师在培养策略上应积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关注学困生,对于他们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2.数学实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课前的备课应更充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做好精心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不要做学生学习的“替代者”。教师必须经常进行学习与提高,不断进行教学的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研究者、学者。

影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能力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且其中难以控制的因素较多,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作,也将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抓中间、带两头,纲举目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