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课堂:施教行为文化的再造与实践

时间:2022-10-03 08:04:20

放开课堂:施教行为文化的再造与实践

从内涵式发展角度探讨施教文化的再造,要从施教行为开始。只有新的施教行为逐渐演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时,蕴含新特质的行为文化才有可能随之形成。

1.备课:由准备教学内容转变为准备学习条件

传统的教师备课等同于准备教学任务,每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执行的教学流程、完成的教学内容等都通过备课设定。教师备什么,上课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甚至上课提什么问题由谁来回答都在备课时进行预设。

转变教师的备课方式,必须转变教师试图通过备课控制课堂的做法。学生的学习不能由教师想当然地进行设计。在本研究中,我们注意将教师的备课引向为学生的学习准备条件。怎样保证不同学生有方法迎接每节课带来的挑战,成为备课要解决的重中之重。本课题组提出“导学框架”的模式,其导学流程由“选题―对话―作答―签认”等环节构成。这些环节都由学生自主操作完成,从而引导教师始终从服务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2.授课:由讲授教学内容转变为促进学习交流

长期以来,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使得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的教学活动控制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是观众,处于“被学习”状态。转变授课行为,教师必须由教学内容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授课不以讲授教学内容为主,而以促进学习交流为主。教师授课不再是实现教师要教什么,要怎么教,而是帮助学生实现要学什么,要怎样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课题组提出并推行的“四环互动”模式,由“启思入境―发现质疑―探究感悟―拓展延伸”等环节构成,每个环节由两个互相支撑的行为方式构成,学生要想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不能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学习,就必须“动”起来,进行学习交流,从而使得授课的实质转变为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交流。

3.辅导:由巩固教学内容转变为维护学习常态

我们认为,辅导是施教行为中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特定行为。一般指向具有特定需要的学生。最常见的做法是“培优补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辅导方式脱离不了给学生灌输知识。

转变辅导方式,必须使辅导行为由关注教学内容转变到关注学生学习上来,基于学习需要开展辅导。辅导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学习障碍,维持正常态的学习。辅导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通过辅导,帮助学生跳出学习的“异常态”,归位到学习的“新常态”。

4.测试:由验证教学预设转变为验收学习成果

测试不单单指通考试、考查等,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作出好坏判断的一切施教行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预设中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相应地,教师测试学生也是基于教师的预设及其落实情况下进行,测试演变成对教学预设的验证。这种模式下,不论学生起点水平的差异多大,要被教师鉴定为“学习好”,必须无一例外达成教师的预设,这显然是不太合理的。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怎样才能更好测试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到学生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学预设的工具。考虑到这一点,教师测试学生学习效果好坏就不能基于教师的预设,而应该基于学生学习生成的学习成果。教师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学习成果,只要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点进步,就应当及时给出一点肯定。只要在课程框架内,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都应该予以肯定。本课题组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神仙岭小学提出并推行“优势对接模式”,由“创设情境―主题探究―合作交流―学以致用”等环节构成,通过“学以致用”的实施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学生能用书本知识来解答新习题、解决新问题、解释新现象,就算完成了学习,同时也在课堂中强化“当堂测试”的功能。

稳定的施教行为体现为一定的模式。教学模式既是关于教师教的模式,也是关于学生学的模式,但采用怎样的模式一直掌控在教师手中。教师放弃自己在课堂中的“霸主”地位,放开课堂,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去创新教学模式,去转变备课、授课、辅导、测试等施教行为方式,就能释放出更强大的教学力量,这样的坚持也将引起教学行为文化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楼世洲,宁业勤.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的构建[J].教育科学,2009,25(01).

[2]陈雪梅.小学阶段教学行为文化的现状与反思[J].文学教育(中),2014(07).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神仙岭小学)

上一篇:政府财政支出: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 下一篇:让我们将音乐课上的审美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