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时间:2022-10-03 08:03:30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一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可见,在学科课堂教法中探索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又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它们是一个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必要准备,两者并存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会学,也才能让学生很好地、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并促进学生各种素质与能力的发展,使其更好地学习和终身受益。因此,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之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这一点,不是靠某种固定的、单一的教法完全代替得了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从多角度、多层面加以渗透和具体运作,本文就从我这几年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进行探讨和阐述。

1、构建合理的教学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往往局限于单一的“秧田型”空间形态,不以教学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最佳效果而改变,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空间形态,如“马蹄型”、“对峙型”、“半圆型”、“圆桌型”来采用小组讨论式,或分层编组式,或两方辩论式等,达到既扩大有效活动区域和活动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又创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的双重目的。

2、探讨教学中的认知过程

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是在过程中展现,要使其丰富性发挥积极效应,就应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重结果、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作法。新知识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通过对前置知识的再一次实践运用,有时并通过以往或创新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而产生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实践过程。因此在探讨认知的过程中注重前置知识让学生去完成,思考方法让学生去体验,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去尝试,正反结果让学生去辩析,规律结论让学生去总结,新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去揭示,采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归纳。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思考、计划和组织创造性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去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实践来有效获取知识。

3、注重学习内容的程序设计

在教学中应追求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的程序方式,注重以旧换新、分步设置。应把自己有意识地放到和学生同一个起点的层面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每一步教学流程、每一个问题、每一次活动,来降低知识本身和教学活动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跃跃欲试去逐步爬上一层层台阶,最终达到知识的高峰。设计不断推进学习前进的适度序列,就能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4、创造不同层面的训练机会

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应改变单纯机械的重复练习,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有指导地让学生接受训练。从维度上讲,既要进行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又要进行动手操作训练,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课堂活动。从每一个维度的层面上讲,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层次训练,总之,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机会,使学生各方面都得以充分训练。

5、抓住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教师应抓住知识实践性这个支撑点,及时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幻想、联想,进行直觉思维;去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如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如进行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善于开发、捕捉,并及时地让学生去创造、实践。

6、布置合理的练习或作业

在学生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布置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练习的设计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既要能巩固所学内容,又不至于简单地模仿练习,如设计一些多角度的练习、类比性练习、扩展性练习、概括性练习等等。具体到学科来说,如数学题的一题多解,作文题的一题多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顺利的进行学习迁移。

除以上做法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又是一种举措。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靠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有机地结合,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开辟多种渠道,通过各种环节,抓住时机,强化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会得到真正有效地培养。

上一篇:男性保育员如何做好幼儿的保教工作 下一篇: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英语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