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方法――诵读

时间:2022-10-03 07:04:50

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方法――诵读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厚积淀,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化学习的经典材料。学习古诗文既可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能为批判和继承文化遗产打基础,又能补充和丰富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是我们读书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那么学习古诗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这里着重说的是诵读。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怎样做好背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读准字音,对古诗文中的生字,要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对于多音多义字,要弄清该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结合句意确定读音。如“翩翩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中的“骑”读jì,指骑马的人。“车六七百乘”,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乘”读shèng,量词,古代指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再如“一食或进一粟一石”,唐・韩愈《马说》中的“石”,读dàn,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对于通假字,要弄清与哪个字相通,就读哪个字的音。如“凤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见”通“现”,呈现,露出来之意,读xiàn。“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说”通“悦”,高兴、愉快之意,读yuè。又如“食之不能尽其材”,唐・韩愈《马说》中的“食”通“饲”,喂养之意,读sì;“材”通“才”,才能本领之意,读cái。关于生僻宇读音,必须弄明白读音和意义。如“荆有云梦,犀兕糜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鳖鼋鼍为天下富”,《墨子・公输》中的“犀兕糜鹿”泛指野生动物,依次读、xī、mi、u ;“鱼鳖鼋鼍”泛指水中动物,依次读yu、bie、yuan、tuo等等。

第二,要读好停顿。古诗文的停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按意义停顿,弄懂句子的意思是读好停顿的关键。如“安陵君受地干先王而守之”(《战国策・魏策・唐睢不辱使命》)句意是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愿意终生守住它。正确的停顿节奏是“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再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韩愈《马说》)句意是况且要让它同普通的马等同不能达到。正确的停顿划分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另外,文言中常有虚词放在句首起领起作用,如“夫、盖”等,读时要稍作停顿,不能与后面的连续,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明・魏学伊《核舟记》);“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战国策・魏策・唐睢不辱使命》)。二是按音节停顿,即一个文言句子中有几个音节就有几处停顿。(注:音节是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音单位,其中包含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岐王/宅里/寻常/见。”(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等。

第三,要读出语气和感情。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诵读时要进入角色,揣摩语意,读出感情和气势。如“然,胡不已乎?”(《墨子・公输》),应读出质问、责备、催促的语气,体现墨子善于巧言,战胜公输盘的气势。再如“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唐睢不辱使命》),应读出骄横、狂妄,咄咄逼人的语气,表现出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同时,这样朗读,还能再现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下面以魏・郦道元的《三峡》为例加以说明。该文的情调前后变化颇多,写出则气势磅礴,直抒胸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口”;写夏水则汹涌直下,倏忽万变――“沿溯阻绝”、“乘奔御凤”;写春冬则款款缓言,悠扬停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秋日则寒气袭人,哀意十足――“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据此,在诵读时,一定要把这种情调上的变化读出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意。

当然,学习古诗文还有串讲、评点、练习等方式方法,但比较起来,诵读显得最有效。它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文章的有效途径,是积累语言的传世法宝,是几千年来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因此,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以诵读为突破口,在读懂文意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而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走过去前面又是一片天 下一篇:最该骂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