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不过近人情

时间:2022-10-03 07:01:45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优秀的作品,自能表现出作者的风格操守和思想感情,极易打动读者。清代学者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人情。”明代的焦也说:“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要想写出好作品,那就必须热爱生活,怀着一颗谦卑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对事物和人都充满感情,从中发现美好并触动灵感。钱理群先生曾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那么,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应如何做呢?

一、写出真情实感,要突出两个特点

1.细节真实可感。真实的细节是真情实感的载体。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善于将生活锁定在一些生动感人的细节上,就像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要选择好角度,主次得当,才能摄人魂魄。如杨绛先生的《老王》,文中运用的细节很有特色,概括来说,就是“三送”:送冰、送人、送香油和鸡蛋。写送冰,抓住“车费减半”这个细节;写送人,又写了老王热心地用三轮车送钱先生上医院,还坚决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这些细节,尤其是那句“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其中包含了多少发自内心的人性关爱;写送香油和鸡蛋,则写了老王受了钱先生家的好处并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临终前,挣扎着把他的香油和鸡蛋送给作者的情节。这“三送”真实可感,通过作者的描写展现了老王热心助人、忠厚善良的品质。身为知识分子的杨绛先生也没有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是同样给予老王以尊重、平等与理解,如“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里的“镶嵌”“强笑”准确含蓄,透露出作者对老王病成那个样子却还拿东西来谢她时心里说不出的酸楚和悲痛。因此,写作时唯有真实,文章才会产生美感,而善和美是建筑在真的基础之上的,虚假的东西只会让人心生厌恶。

2.物象契合巧妙。语言文字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汉民族在心理上是注重直觉和形象的,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尤其是庄子,善于通过多种形象的比喻和寓意,表达对宇宙、对人生超脱的审美态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受禅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学还特别讲究“妙悟”。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就谈到“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文眼”“诗眼”,都是古人对人生、艺术的豁然开朗、大彻大悟,是灵感思维的结晶。这些“文眼”“诗眼”实现了真情与物象、生活的巧妙契合。因此,写作不能为传情而传情,要把握契机,做到物象的选择与情感的流露浑然天成,达到“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二、写出真情实感,要围绕生活展开写作

1.理解自己和他人,熟悉世态人情,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是我们了解自然世界和社会人情的一个重要途径。观察能力是作文的基本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告诉他的学生说:“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上的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昆虫世界。你们大概不知道蚂蚁会发出声音并能互相‘交谈’,蚂蚁的‘话’是很轻的,但已经能够用磁带录下来了,也就是说你们可以听到蚂蚁怎样‘讲话’。蚂蚁为什么能背起比自己身体重好多倍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这样。”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倡写观察作文时,要进行实物写生。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为学生提供的233个作文题中,写生性质的观察作文题共有116个,占总数的50%。在大自然里,我们每走一步都会发现许多神奇的事物;在生活中,每转一个弯都会发生很多新鲜事。因此,要培养观察能力,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生活,才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清代作家沈复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了《幼时记趣》,文中通过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个片段记录了童年时的三件物外之趣。他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把夏蚊拟做“群鹤”,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做“林、兽、丘、壑”,再让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进行生死之斗。年幼的作者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癞蛤蟆自然也就成为“庞然大物”了。因为癞蛤蟆破坏了自己的趣味,也为了给“二虫”复仇,作者又愤然将癞蛤蟆“驱之别院”。作者在文中所写的昆虫司空见惯、平凡至极,但由于他热爱动物、热爱自然,勤于观察,并在观察中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他获得了美好的体验,并把这种体验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机。

因此,要想使写出来的东西具有真情实感,就要学会观察。我们可以在上下学的途中留心观察,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观察,也可以利用与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仔细观察。我们不妨有意识地研究一下几位老师、几位同学,比较一下他们在性格、趣味、习惯上的异同。观察会使我们产生鲜活的思想,会使真挚的感情在我们的习作里自然流淌。

2.寻找感情点,置入情境和角色,倾心用情。感情的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只要作文中抓住了体现真情的“动情点”,指的就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精妙境界。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指的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能够为人久久品读的生动画面或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或场景。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的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一个神态等细小材料,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还要善于把人置入特定的细节场景之中,明确“你”“我”“他”不同的角色担当,让“你”“我”“他”具体生活在作品中。如课本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例子:在月台边“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上凝固了朱自清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百年老屋”项脊轩述说着归有光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去赵庄沿途的经历和偷“罗汉豆”的场景,则透露出鲁迅的小伙伴们的单纯与喜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必要前提。不过“葶历似菜而味殊,玉石相似而异类”,不同的人对情感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勤于观察,敏于用情,巧于融情。

上一篇:语言表达之语序不当 下一篇:现场作文三: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