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摘抄范文

时间:2023-09-30 15:38:01

好文章摘抄

好文章摘抄篇1

1、删除抱怨,整个尘世,是不是清净得,会只剩下天籁?

2、三千过客中,总会等来一个契合心灵的知音,相知于今世,相约于来生。我愿用无数浮华的刹那,换得这一个不灭的永恒。

3、忘记一个仇人很难,但报答一个恩人很容易。把很难的事情交给时间,让时间磨掉一颗仇恨的心。把容易的事情交给行动,让行动去焐热一颗善良的心。

4、能把这牵手,这融合,这仰望,都寓于平淡而琐碎的日子里的人,是最懂得经营爱情的人。惟其如此,浪漫才会延续,激情才会保鲜,神秘才会永恒。

5、在时间的扶携下,我们渐渐学会了宽恕;在回报的快乐中,我们的良心被擦拭得闪闪发亮。

6、天地有大美,是经过几十亿年沧海桑田变幻而来的,沉默中,你也会显得雍容大度,()像一面湖泊,在浩瀚而蔚蓝的沉静中,让人们感受你的宽广与深度。

7、生命中,有无数过客,来来往往,擦肩而过,幻梦一般。然而,又什么也留不住,一个又一个刹那,像风吹稚火,像水漫蚁穴,一瞬间,便缘生缘灭。

8、一颗宕动的心,所看到的世界,浮躁、喧嚣、云起、尘暗,是水里摁不下的葫芦,是风中止不住的经幡。

9、其实,生活给予我们的并不少。有时候,我们觉得痛苦,不是生活太无情了,而是我们太贪婪了。

10、这个世界,忙得要死的,在抱怨;闲得无聊的,在抱怨。得到的,在抱怨;失去的,在抱怨。置身繁华地的,在抱怨;偏居穷闾巷的,在抱怨;冷落孤独的,在抱怨;众星捧月的,在抱怨。不名一文的,在抱怨;富甲一方的,在抱怨。地位卑微的,在抱怨;权倾一方的,在抱怨。在一片抱怨声中,多少怨男怨女,惊了情绪,扰了生活,灰了意,冷了心。

11、只要你放下名利,看轻得失,笑迎成败,坦对荣辱,你的心就会淡定下来。这个世界,顷刻间,又沉静如佛,风不乱,水不惊,万事不扰。

12、这个世间最美的相爱,是心与心的浪漫牵手,是生命与生命的激情融合,是灵魂对灵魂的神秘仰望。

好文章摘抄篇2

一代又一代的语文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点。但是,认真探究起来,因为没有有效的具体的措施,这话和没说有什么不同呢?就拿“多读”来说,如何才能让学生实现“多读”呢?因为条件限制,许多学生手中并无足够的、优秀的可读物。尤其是农村学生,家中极少订阅、购买书籍。不要说“多读”,虽欲“少读”,亦不可得。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也开始投入使用。阅读课也开始走进课程安排。无书可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的规划,到位的要求,及时的检测,学生只是随意地浏览,茫无目标地阅读,极容易使阅读课流为形式,甚至变为消遣。那么,阅读课究竟应该怎样上?

通过与语文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自己上阅读课的实践,我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有了一些体会,一些思考,一些总结,一些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我把阅读课的组织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

阅读课当然首先要读。

读的过程中,应解决好两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

古人云“开卷有益”,其实在劣质文字泛滥,鱼目混珠的今天,这句话已不再是真理。读不好的文章,犹如吃饭吃到一只苍蝇,不仅没补充营养,还让人恶心呕吐,受到伤害。所以阅读时首先要选择优秀的、经典的、文质兼美的作品。这样,阅读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们才能从中品味语言之美,汲取思想精华。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优劣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教师要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人生观。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文组老师们的认真筛选和精心推荐下,《美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意林》《中华活页文选》《阅读与鉴赏》《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快乐阅读》《青年博览》《博客》《中外书摘报刊荟萃》《作文与考试》《共同关注》等是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

2、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的选择

选择了好书,仍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不是所有好书都适合在阅读课上读。有的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利用阅读课认认真真,完完整整读一本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理由是这样的好书“读一本胜过读一百本”。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道理很简单:某种维生素对人体再重要,但如果你长期只补充这一种,人仍然会营养不良。

对中学生来说,那些应该精读的经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读。阅读课上的阅读,应以短小精悍为主。一节课的容量应该大一些。书籍的品种可以全面,甚至可以杂一些。不仅文学的,经济的,新闻的,法律的,历史的,都可以读。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阅读课上,仍然有精读泛读之分。

阅读课上的阅读,既要有宏观地浏览,又要有重点地阅读。

首先应对书架上的书报种类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本节大致的阅读方向,最终选定阅读的对象。

开始阅读,先浏览目录,确定重点阅读的篇目,进行重点突破,其他的内容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点阅读的内容,要做好摘抄的准备。

摘抄时,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语,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别精彩的,语言、结构、内容皆有可取之处,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励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花费时间太多。

但我认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细帐。两节阅读课,加上中间一个课间,一共9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够做到。

有些文章当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网上搜索下载、复印等。但一是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条件,二是即使有条件,这样的收获也远远比不上亲自摘抄的收获。

亲自摘抄的益处有:

1、练习书法,提高卷面质量

许多学生从小不重视书法和卷面的训练,虽已是初中生了,字还写得东倒西歪,潦草难看。卷面又脏又乱,不堪入目。通过摘抄,达到让学生重视卷面,练习书法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都有促进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许多书法家都认为书法和太极有相通之处。通过书法练习,可以调整情绪,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修身养性。

3、汲取文章精华,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摘抄的过程,同时又是凝神屏息,专注阅读的过程。这时候,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笔如龙蛇,思接千载。

想一想,坐在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中,摊开印着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专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这种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许多美文,学生百读不厌,摘抄、背诵的兴趣极浓。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毕淑敏《孝心无价》等。还有同学把张洁的《我的四季》摘抄下来,反复诵读,十分喜爱。

三、写

写即写点评和感悟。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写是读的延续和升华。

为巩固摘抄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对所摘抄内容的认识,摘抄之后,应要求学生对所摘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可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

除了点评之外,还可以写感悟。如果说阅读是“读别人”,写感悟则是“写自己”。

好文章摘抄篇3

关键词:材料;生活;书籍;表达;抄写;积累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留心细节,寻找写作原料(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只要学生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难道还会愁没有材料可写吗?其实,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时自己的农村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原料,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寻找写作的原料,即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随时记录下来,要让学生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引导阅读,丰富写作语言(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已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就告诉读者怎么写。”其实,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是感知了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还会在读书中悟出怎么写,而这些又恰恰会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自由表达,积累丰富素材(说)

写作教学最关键的一点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反感。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东西,允许他们自由地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不武断地限制他们的题材,鼓励学生去扩大自己的语言范围,允许他们自由选择题目,真正地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厌恶写作中脱胎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坚持抄写,培养写作习惯(写)

1.摘抄语句或段落。学生摘抄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认为文章中最精彩之处。虽然,学生只是把好词句、好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但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的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因为摘抄的这些语段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最有印象的,那么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

好文章摘抄篇4

1、首先准备三个厚点的本子,以A4纸一半的大小为准。一个本子命名为“名言警句积累本”,一个本子命名为“古诗积累本”,第三个本子命名为“读书摘抄积累本”。

2、然后针对这三个本子往里面抄写相应内容。摘抄时注意:

第一本:每页摘抄4句左右。或名言、或谚语、或儿歌、或俗语、或歇后语,都可以。

第二本:每页按要求摘抄1-2首古诗,要按格式来写。

第三本:每页摘抄好词6个、好句1-2个、好段1个、感受1-2句话,视内容长短而定数量。

3、因为写三年的内容较多,任务量较大,注意写的时候,每个句子与下个句子之间可以空1-2行的空格,这样既美观,又减轻了写的同学的负担。

好文章摘抄篇5

(一)在大量阅读的全过程中,坚持两个“注重”的指导原则。

1.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打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图书室,使学生对大量的图书感到新奇、兴奋,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们体会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的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因此在大量阅读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附注阅读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对阅读材料和内容的选择指导上,我们做到两个“保证”。

1.保证具有健康丰富的阅读内容。

在学校,我们建立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采用学校购买、个人捐献等形式积累图书。书的种类繁多,包括文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科普等,每一本书都经过精心挑选,不拘样式,不拘内容,同时逐渐淘汰一批内容陈旧、不合时宜的旧书,做到健康丰富。在家庭,我们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向家长介绍积极健康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鼓励家长藏书。还以“大量阅读”为契机,组织了书香班级评选、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为书香校园。

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我们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有两节连堂上的阅读课,统一到学校的阅览室读书。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平时的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我们改进了作业布置方式,将阅读带进家庭作业中,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二十分钟的“家庭阅读”时间。

(三)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总结,在阅读中引入创新。

1.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我们做到“跟进读书,逐步指导”。

(1)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进度怎样,教师要通过查阅摘抄,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学生实际、阅读实际和语文单元教学实际,提出显性或隐性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2)通过与个别或小群体、班集体的关于阅读的谈话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方法,让他们逐步掌握怎样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阅读技能。

(3)在上语文课时尽量体现一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使课内促进课外。

2.在总结方面,我们做到以表扬、倡导为主,进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

如故事会、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会、中秋赏月诗词会、阅读比赛等。这些由阅读而带来的小小的成功,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在阅读的全过程中,鼓励学生间质疑、交流、提问。

教师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二、自主摘抄

(一)渗透“习惯”二字。

我们要求学生凡是读书,必做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摘”,一定要摘最好、最美、最有意义的;“抄”,一定要抄写工整,要讲究抄的格式。

(二)摘抄的指向性与自由性相结合。

所谓“指向性”,就是教师给学生指定的一个阅读方向,一个阅读目标。同时要求学生摘抄,摘抄可以是好的句子、词语,也可以是故事的寓意,甚至可以是故事所带给你的感想等,这就是“自由”。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完全自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摘抄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

好文章摘抄篇6

【关键词】文言文 六步 自主阅读 教学法

一、抄读

所谓“抄读”就是先把教材上的文字按照一定格式转抄到一个专用“文言文抄读笔记本”上。 取一本比较厚的横行抄写本,先把文章的标题和作者抄好,然后下面空行的第一行留空,待以后学习时补充注解用,接下来第二行就用来抄写原文,注意要把课文下面的注解抄在相应的字词后面,并用括号括起来,第三行留着待以后写译文用……如此依次往下进行。这样所有的行就被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三行。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抄写原文最好用蓝色笔,文下和后来补充的注解用红色笔,译文用黑色笔。这样,抄写的各部分色彩鲜明,易于识记。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最好在每页的右边留下一定的空白,用来写学习心得和笔记。

二、研读

这个环节初中阶段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在研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读懂课文大意。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边看自己的抄读笔记边结合各种参考书、工具书在小组内学习交流,可以指定四位同学成立备课小组,在认真预习、摘抄出疑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找资料,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等形式充分交流。其他同学把预习中碰到的自己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按一定顺序(如字词、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特色等)依次向备课小组提问、质疑,由备课小组逐一回答。备课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作好标记以待下一步解决。

三、解读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稍做准备后,由各备课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疑难问题让课代表逐一在黑板上板书以进行交流。在交流释疑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也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敢于“怀疑一切”,发表不同意见。

四、译读

翻译这一环节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不能由教师代替,要先给学生介绍“留、补、删、调、换”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和“猜译”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选学生上讲台对课文逐句进行直译,老师和其他学生边听边纠正,目的是检测和反馈。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改变观念和思路,改变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传授学习方法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情感观。要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时,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突出那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五、评读

所谓评读就是在领悟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读,读出神韵。方法上应该灵活多样,不宜死板,一成不变。主要有以下这几种模式可以采用:1.“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学科模型;2.讨论式:出示讨论题——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辩论式:学习新教材——出现辩论题(或找出学生间的不同想法)——分组准备——两组辩论——辩后小结。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运用技巧,在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别人有益的观点。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掺入一个“悟”字,他们学到的东西才有可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六、引读

引读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达到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应引导学生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能够感悟到作者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随后,说出自已的心得、看法或疑问,作出独到的评价,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借鉴古人的精美语言和构思技巧,用以指导自已的写作实践。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孙波.猜译与朗读处理[J].中学语文教学.2006(3).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好文章摘抄篇7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2.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3.制作卡片。

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办手抄报。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5.谈感悟。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将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悟或对文章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下来,提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1.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4.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熟读成诵,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能恰如其分的应用。

好文章摘抄篇8

一、把作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得流个不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带学生走出教室,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既有意义又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让学生写好写景的作文,在一个假日,我让学生自发组织,由家长带领,游肖厝怀恩寺。学生陶醉于海天山色中,心情如歌,心中蓄满了快乐的元素。有了这次活动,学生就有了亲身的体验,就有了写作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习作的“无米下炊”、编、抄、套的“假、大、空”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应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小学生的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验,个性的张扬,收集生活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以“我发现了……”为题的习作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举行“平移乒乓球”的实验,接着指导学生习作。学生在活动中兴趣极浓,情绪高昂。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体会到了诸如“心喜若狂”、“捧腹大笑”、“兴高采烈”之类的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在习作中,“魔术师”、“迅雷不及掩耳”等优美词语跃然纸上。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敢于尝试,贵在坚持,最终一定会成功的。”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在学习中习作,轻松学习,愉快作文。

二、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摘抄相结合

阅读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学生读书。叶圣陶先生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狠抓课内阅读的指导,注重课内阅读引路,吸收中外文化营养之后,指导学生习作。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荔枝》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辛劳与朴实,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对父母的平凡小事的回忆,体验到了父母的期望和关爱,指导学生学会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有东西可写,有情可抒,乐于表达。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在课外的读书活动中,我指导学生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并及时做好摘抄。摘抄是系列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读书活动中“领悟”过程的体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课外书籍,从中摘抄优美词句,并归类整理,画上花边、插图,附上自己的点滴感悟,在晨读中高声朗读。学生每人都备有一本精装的摘抄本,读书必动笔墨,这就为开拓思维与习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三、把作文教学与手抄报制作相结合

手抄报制作可三至六个星期一次,内容主要是学生平时通过摘抄积累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常识资料等,也可以是自己或班上同学自己写的文章,再加上巧妙的构思、优美的线条与图案,手抄报就成了。手抄报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过程,囊括了习作、阅读、美术等方面,它与作文教学的结合是一种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是习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中,我会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计划地编排一些主题,诸如“与文明同行,争当文明泉州人”“美在泉港,爱我家乡”“交通安全知识随行手册”“学海拾贝”……我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认真构思,独立制作,在创作中学习,学当一名快乐的编者。

四、把作文教学与日记相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学,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通过几年来的摸索,我觉得日记就是一种极符合课标要求又最适合小学生习作练笔形式。作家老舍先生:“只有写,你才会写。”所以,我引导学生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要把当天印象最清晰感受最深刻的东西,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及时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否真实,是否表达真情实感。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早晨,大雾笼罩着大地,学生正晨读,我说:“同学们,到室外透透气,观察观察大雾吧!”话音刚落,学生如放飞的小鸟,全身心地融入到这场大雾中,感受到这场雾气所带来的神秘与快乐。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记下当天大雾的情景,抒发了内心真实的体验。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体会到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日记中写道:“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习作教学通过日记形式展示出来,让老师轻松,学生乐写。

上一篇: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摘抄范文 下一篇:摘抄好词好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