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03 06:02:43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传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让人在音乐的欣赏中感受到音乐创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人的审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可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促使他们艺术情操的提高。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情感教育重要性 教学策略

高中音乐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学生的情感审美教育,教师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教育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想象,促进他们个人情感的升华。个人情感的呈现是音乐作品最主要的表现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审美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地发挥个人情感,让他们通过音乐的欣赏和学习来获得情感上的释放和身心上的愉悦,从而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而高中音乐教学作为实现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审美感和思想品德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促进他们创造能力的发挥,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情感,促使他们正确人生观和审美价值观的形成。情感教育的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对于学生个人审美情感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感染和熏陶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进行:

1、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个人情感的表达

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音乐演唱中的以情动人。在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情感教育就要加强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出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充分地表达他们自身的内心情感,从而实现以情动人和以情感人的教学目的。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音乐歌唱、讲故事和舞蹈诗歌表演等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来实现个人内心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

如在音乐作品《草原牧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来为学生讲述这首琵琶协奏曲背后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曲子的热情与兴趣。在让学生了解到曲子背景并被故事中主人公的英雄气概打动后,教师再进行对学生的引导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他们个人情感的表达,从而增强他们演唱的感染力。

2、加强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有了相应程度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技术的应用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协奏曲《梁祝》的作品欣赏中,教师要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关于《梁祝》的舞蹈或戏曲,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直观感受中去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实现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目的。

3、教师要善于表达和渲染自身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在情感的感受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形式来有效的表达和渲染自身的积极情绪,以带动学生的个人情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通过自身积极情绪的渲染可以为学生提供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教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如在《走进》的音乐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首他们熟悉的《青藏高原》来激发他们对的想象,然后通过语言的导入来让学生对神奇美丽的产生好奇和向往,最后教师再在学生渴望的目光中进行《走进》的学习,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延伸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精力和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在音乐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引导,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参与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现阶段的高中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把课堂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唯一方式,而忽略了对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认识,从而造成“死读书”的学习现象,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情感审美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实现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的延伸,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开展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和积极情绪的渲染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从而激发他们个人情感的表达,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延伸,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的参与中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清华.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10).

[2]石剑侠.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析[J].大众文艺. 2011(5).

[3]黄佳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5).

上一篇:浅谈小学美术的启发性教学 下一篇:有关高中体育合作学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