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备课的困惑与思考

时间:2022-10-03 04:22:05

关于教师备课的困惑与思考

缘起

今年秋初我校由一所厂矿子校和地方小学合并而成。原来不同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老师不同的工作习惯交融碰撞在一起,既有互补,也有差异。在开学初的一次教研组活动时,围绕着“教师如何有效备课”的话题广大教师展开了热烈而具争议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备课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有效备课则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要想实现备课的有效性,必须逐步解决老师们在备课中碰到的让人困惑的问题。

备课的困惑

现将教研活动中收集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总结如下:

一、备与教不一致,为完成任务和检查而写教案。

1、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

2、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突出重点与难点,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学具与教学用具的准备很不充分,没有很好的利用它们的直观性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4、针对超大班额中参差不齐的学生成绩,怎样分层次备课?

5、教案书写工整、漂亮,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教学计划安排与实际教学时间差异较大

1、因知识的难度不同,有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完成,需要另外增加课时;

2、因新教材内容压缩,备课时需要补充内容;

三、几大关系难以处理

1、备课是以提高素质为主,还是通过大量练习应对考试为主?

2、大班额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精心备课需要时间之间的矛盾;

3、大班额中学生过多与人人动手实验和实践之间的矛盾;

4、备课时教师心里想将课堂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但上课时怕学生离开了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剧本”而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

四、“走秀”现象严重

1、公开课、示范课中只知道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观赏性”,以期得到听课者的好评,却忽视了学情分析;

2、教学反思是写给领导看的,并没有结合教学实际,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活动与探究”平时不用,只有公开课上用等。

长久以来,我们的备课工作着眼点仅仅落在其外显形式,即教案的呈现形式上。以教案的书写状况、教案内容的详略程度等来鉴定教师备课的态度和质量,忽略了教案形成之前的研究、探索的思维过程。于是乎,备课即为抄教案,一系列的教案检查、评比促使教案成了出自教者手而非教者心的手抄本,中看不中用。如何改进备课,使其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我从管理者学校领导和被管理者教师两个角度做了一些思考。

备课的思考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乃至学校基层都三令五申地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改革,可如今有些教育行政部门仍然采用的是以前那套繁琐滞后的教育常规管理要求,机械、僵化的检查方式,已经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改革创新的热情,束缚了教师们的创造潜能的发挥。教师们要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教学常规检查,按照上级要求,时常手都写麻的照抄书面教案,不仅要字迹工整美观,还必须诸要素齐全,这不是无形中浪费了教师们的大量时间吗?既加重了工作负担,又影响了备课的实效性,与教学管理的初衷简直成了大相径庭。

大多数学校管理者都制订了比较详细的备课制度,这样做在教案检查时既可有章可循,又有助于消除教师惰性避免教师囿于旧教案。管理者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忘记了被管理者是人,既然是人,就不能全靠制度规章来约束教师,还得考虑如何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得考虑实际情况。而事实上旧教案也有可借鉴的地方,只要教师修改得当,当然我们反对一字不变的照搬旧教案,因为不管怎么改怎么写我们备课的唯一目的是真正上好课,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目的。既然备课的目的是上好课,为什么我们的管理者如此看重备课的书写,备课的条条框框呢?为什么我们的管理者不走进课堂去听听老师们的课呢?要知道这才是我们的实质所在!

作为被管理者的教师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以及教学任务普遍不轻的现实背景下,大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便采用了“拿来主义”的做法,机械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或教案出版物,因为,不写教案或所写教案数量不足,就会被认为是教学不认真的重要依据。所以怨声载道,牢骚满腹,能简则简,能草则草,一个目的就是图完成任务,这样的备课对教学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那我们还要不要备课呢?我想任何人都不能说教师不需要备课!我们所要淘汰的应该是重复性的、无效(低效)的抄写教案而已。那备课低效的症结又何在呢?我认为在于教师的倦怠和管理的有效性之间的差异。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任何形式的备课都会蜕化为无效、重复性的应付措施。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备课改革的根本在教师,教师改变的根结在需求,需求产生的保证在引导,所以我认为有效备课改革工作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注重自我的学习和实践,多学习其它学校备课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以指导本校备课管理工作。

2、学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对教师在备课方式、方法、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指导,切实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和教学研究能力。

3、备课改革不应一刀切,应综合教师教龄、所授学科、个人能力、学情诸方面因素区别对待、因人而异,不同教师可根据个人特点采取写详案或简案,备课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4、学校应着眼于备课服务于教学这一基本功能,完善当前评价机制,注重检查备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检查注重课堂教学效益。

诚然,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教学有序,上好每堂课,不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教法与学法,肯定是不行的,但教案的编写是否可采用灵活的多元形式,根据个人需要和实际情况去设计安排,将容易忘记或散失的东西在课本、教参上批注,或摘记在卡片上,又或从网上下载资源,进行修订删减,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备课方式,各校都在探讨。有一校采用A案、B案的形式,使我深受启发。A案上有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B案上主要写课前对这节课预设的调整,课堂教学过程中亮点及遗憾,课后的反思与感悟。当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内容时,A案可以继续使用,只写B案即可。这样做,教师们为了方便使用,就会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在完成A案的同时,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通过对B案的使用,也能促进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从中寻找自己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一路用心备课开始自我教育的幸福之旅。

总之,要积极实施有效备课,就管理者而言,要通过教案管理的改革,去掉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定,给教师营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提倡教师写个性化、创新型的教案。只有不断创新与变革备课方式,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教师合作意识,才能更好地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师和教学的“双赢”。

上一篇:谁该为花季少年轻生负责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