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03 04:21:06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摘要:地下室漏水不仅给居民生活的居住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地下混凝土结构长期渗水, 一方面会使混凝土中的钙大量流失, 另一方面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 从而破坏了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进而影响了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特点,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特点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为满足抗震、抗风、人防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一般都设有一层或多层地下室。由于地下室设置在地面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区域,地下室绝大部分处于地下水中;即使在地下水位较低区域,由于雨季的影响,雨水和地表水通过土层渗入而存于弱透水性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也会引起地下水渗漏。因此地下室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这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地下防水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必须认真对待。现场要结合地下工程的防水要求、防水材料性能、工程造价、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比较。在保证质量、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防水设计和施工方案。

一、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平面尺寸比较大,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不进行伸缩缝和沉降缝的设置,而是采用后浇带形式来对不同结构部位的沉降差和混凝土早期干缩问题加以解决。后浇带属于二次混凝土施工,在同一次混凝土的交接处,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易引起渗透现象的发生;第二,高层建筑地下室中的底板混凝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范畴,在对其浇筑之后,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和水泥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自身形成温度裂缝,而这些裂缝就会成为渗水的通道,直接影响到地下室自身的抗渗能力;第三,高层建筑的常用设备通常都存放在地下室中,这些设备需通过许多管道从地下室导出,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从在墙上穿过,这穿过管道的部位亦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第四,地下室的外壁结构是砼墙,对其支模进行定位过程中,如对止水片的处理不得当,就会导致地下室外墙渗水。

二、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办公综合楼地下2 层、上部主楼25 层, 总建筑面积4 1000 m2,地下2 层为人防工程, 地下1 层为设备层, 主楼地下2 层最大埋深达10. 8 m, 整个地下室部分均要求防水, 防水等级为Ⅱ级, 防水设计为刚柔结合的防水体系: 地下室底板、外墙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混凝土抗渗等级S8, 柔性防水采用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上海牌“851”聚氨酯防水涂料。

2、地下防水施工方法与措施

(1)SBS 橡胶改性沥青卷材施工

地下室底板采用外防内贴法施工, 将卷材的接头设在底板外侧下, 用两皮标准砖浆砌压在砖模顶上, 防水卷材施工随混凝土垫层施工流水段进行, 且遵循先附加层后立面, 再平面的施工工序。铺贴卷材前将垫层表面渣土、浮浆、杂物清理干净, 测试垫层混凝土的含水率, 控制在小于10%时再施工。含水率较大时采用液化气喷枪吹火烘干。卷材铺贴时纵横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50 mm,底板平面采用条铺, 立面采用满贴。先一人将卷材沿基准线展开预铺, 然后收卷; 另外一人手持喷枪, 先在卷头烘烤进行粘结固定, 再烘烤卷材粘结面使其变黑、发亮后, 工人推着卷材迅速向前滚压, 并及时用压板压紧。转角细部采用橡胶刻板工具施工, 使之粘牢、定位; 到端部用切割刀割断卷材, 相邻接头错开300 mm以上, 端头及接缝处稍加多烘, 以边缘挤出少量胶料为宜, 及时用压板或刮刀压紧卷材。挤出的胶料抹平, 使接缝熔融形成整体的防水层。

(2)“ 851”防水涂膜施工

卷材施工完毕后, 即开始聚氨酯防水涂膜的施工, 施工前将涂膜基层清理干净, 待干燥后开始涂刷底胶, 将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合, 搅拌均匀, 再用长把滚刷蘸满稀释好的涂料均匀涂刷在基层上, 涂刷量以0. 2 kg/ m2 左右为宜, 涂刷后应干燥固化4 h 后进行涂膜防水层的施工。

1) 材料的配制: 根据施工需要用量, 按材料说明书规定的比例注入拌料桶中, 用电动搅拌器均匀搅拌约5 min 左右。

2) 涂层施工: 在底胶基本干燥固化且干净的基层表面上, 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刷一层涂料, 涂刮时要求均匀一致。在第一遍涂层完全固化以后, 再进行第二遍涂层施工, 涂刮的方向必须与第一遍涂刮方向垂直, 时间间隔不小于12 h。根据设计要求涂膜厚度为2. 00 mm, 分3 遍涂刮, 角缝、接缝处要涂刷均匀饱满。

3) 保护层的施工: 对平面部位涂膜表面, 采用干铺一层纸胎沥青油毡作保护隔离层, 并在其上浇筑50 mm 厚的细石混凝土作刚性保护层, 再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底板。

4) 质量控制事项: 多组分涂料严格按配合比准确计量, 搅拌均匀。已配成的多组分涂料应及时使用, 一般在2 h 内完成, 过时涂料不得使用。涂层应厚薄均匀, 表面平整, 不得有堆积现象, 厚度必须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在涂膜未干前, 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 涂膜防水面上不得直接堆放物品。严禁在雨天施工或施工后2 h 内淋雨。

3、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与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地下室底板、外墙设计标号为C35, S8, 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 机械振捣。通过优化配合比起到减少混凝土收缩、增强混凝土本身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

1) 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要求砂含泥量在3%以内, 石子含泥量在1% 以内, 并不得有泥块含量,应有良好的砂石级配。

2) 采取减少水泥用量的方法以降低水化热, 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 同时掺入高效减水剂, 减少混凝土水灰比, 提高混凝土强度。

3) 掺入水泥用量8%的AEA 微膨胀剂, 微膨胀剂可吸收部分水化热后发生化学反应, 在混凝土中产生自应力使结构处于受压状态, 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压能力。

(2)混凝土浇筑工艺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泵送混凝土宜控制在13 cm~ 16 cm, 由于掺用了膨胀剂、粉煤灰和TW- 6 泵送剂, 故混凝土可泵性强、和易性好, 流动性大。底板混凝土浇捣采用“斜面分层、自然流淌、连续推进、一次到底”的施工方法。分层厚度为0. 4 mm~ 0. 5 mm, 按1. 5~ 6 的坡度斜向推进。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减少面层混凝土的收缩量。为了确保底板混凝土施工可靠性, 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 对表面原浆进行找平、抹实、压光等3 次抹压。初凝后铺上塑料薄膜盖上草袋, 进行保温养护, 以防混凝土干缩和温差引起裂缝, 并请建科院来布控测温, 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外墙混凝土亦采用“斜面分层施工法” , 遇坡道、楼梯等高低处的混凝土采用“二进施工法” , 即先底部的混凝土向前施工5 m~ 8 m, 再倒回施工高处, 以防墙角混凝土产生漏浆。浇捣时由2 个小组在南向开始分开, 至北向结束闭合, 不留施工缝。为了防止外墙混凝土干缩和温差引起裂缝, 在混凝土初凝后, 墙顶盖上草袋加强养护, 养护14 d后将外墙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后外墙混凝土质量良好, 未发现干缩、裂缝现象。

4、加强特殊施工部位的防水处理

(1)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的处理是地下室防水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 处理不当将功亏一篑。在工程施工中尽量避免施工缝的出现, 在底板与墙体连接处必须留置时, 应做成企口并增设钢板止水带( - 300 mm×2 mm) , 做法是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 板墙起台( 200 mm 高) 时,将已加工定型的钢板焊接连接后, 插入榫头。钢板焊接要求满焊, 钢板带埋入混凝土上下各一半, 施工后起到增加渗水路径作用达到防渗目的。

(2)穿墙螺栓止水处理

混凝土墙板结构施工时, 需要采用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固定, 但在地下室墙板施工时采用, 极易形成渗水点, 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效果。本工程地下室外墙施工中采用加焊止水环片的螺栓, 克服了这一弊病。混凝土浇筑完毕, 模板拆除后在对拉螺栓根部剔凿20 mm 左右的缺口, 气焊烧断螺栓端杆, 用防水砂浆封堵抹平缺口, 消除漏点达到防水目的。

(3)穿墙管道处理

该工程地下一层穿墙安装管道较多, 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施工中均进行了防水处理。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于穿墙管道处留置套管, 套管焊止水环, 浇筑时套管周围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同时注意套管选用, 内径要求与穿墙安装管道间有10 mm~ 20 mm缝隙, 管道安装后用聚氨酯灌缝密封, 且管道根部做防腐、防水等处理。

参考文献:

[1] 杨焜明.地下室TFC-水性防水涂料施工技术[J]. 广东建材. 2009(04)

[2] 刘兵.地下室防水处理措施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2)

[3] 谷青华,王子明,刘元新.新型涂层防水材料[J]. 新材料新装饰. 2003(05)

上一篇:论路面通信管道建设施工技术要点 下一篇: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