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可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规护理

时间:2022-10-03 03:27:25

袋鼠式护理可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规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筛选出生时体重0.05),且母乳喂养比例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经意向性治疗分析后,两组患儿的各测量值之间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在稳定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与常规护理同样有效,且不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保温箱护理;日增体重

近20年的实验和研究显示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可能是稳定型低出生体重儿,或是替代保温箱护理的一个选择[1]。尽管KMC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仍未被广泛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且无足够的数据证实KMC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生长参数、袋鼠式护理的可接受性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有报道指出与标准保温箱护理相比,KMC可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加,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2]。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过渡监护病房中使用KMC稳定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替代传统护理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患者均来自漯河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告知患者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书。筛选标准: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1.2方法将筛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袋鼠式护理组(KMC)和传统护理组(conventional method of care,CMC)。KMC组进入KMC病房,提供舒适的椅子和床,母婴共室,由受过训练的护士对患儿护理进行监督;母亲将婴儿头朝上直立位或60度角贴于胸前,手臂托于患儿臀部及背部,能使患儿肢体微屈曲,并用衣服或毯子覆盖患儿,随时注意患儿呼吸道是否通畅及不舒适征象;KMC期间,由护理人员观察患儿的生命征象,并评估患儿的耐受程度;结束KMC后,护理人员协助父母将患儿放回保温箱;鼓励母亲尽可能执行KMC,每天不少于8h[2]。CMC组接受传统保温箱常规护理。主要观察在校正胎龄(40周)时,两组患儿日增体重的变化及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比例。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卡方或Fisher’s精确检验及意向性治疗分析,P

2结果

共有151例VLBW患儿进入本研究,平均出生胎龄31.2±3.1周,男女比例87:64,平均出生体重1182±193g,两组间出生胎龄、性别比、出生体重及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到达校正胎龄(40周)时,两组患儿的体重、日增体重、身长及头围无明显差异(P>0.05),且母乳喂养比例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研究期间,KMC组出现2例败血症和1例低体温患儿,CMC组出现2例败血症,2例呼吸暂停和1例低血糖患儿,终止当前护理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经意向性治疗分析后,两组患儿的各测量值之间仍无明显差异(P>0.05)。未发现死亡病例。

3讨论

目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逐渐认识到KMC的重要性,实施KMC对母婴产生有利影响,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降低发病率。我国活产婴儿中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功能较差、营养储备不足等,早期专业的护理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远期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2]。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袋鼠式护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稳定型VLBW患儿的方法,可替代传统保温箱护理;KMC组婴幼儿的生长参数、母乳喂养率和发病率与其他护理结果相似。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2-3]。有研究对KMC在VLBW患儿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KMC组平均增重1-3g/d,高于传统保温箱护理[3]。我们研究也显示KMC组日增体重略高于CMC组,但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KMC在短期内对VLBW患儿的生长参数影响较小。有研究发现,当母乳喂养率较低时,KMC可影响母乳喂养率[3]。KMC护理模式中强调母婴共室及母婴皮肤-皮肤接触,为母乳喂养提供了便利,有效促进母乳使用率。本研究中,CMC组由于采取了间隔定时给予患儿母乳,结果其母乳喂养率与KMC组相似。

总之,袋鼠妈妈式护理在稳定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与常规护理同样有效,且不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但KMC对VLBW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的临床护理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敏敏,刘晓丹,赵妍妍.袋鼠式护理国内外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12):3211-3212.

[2]倪佃芳.早产低体重儿袋鼠式护理效果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28-2730.

[3]任志刚.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37-7338.

上一篇: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下一篇: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