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时间:2022-10-03 02:54:55

论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唐朝是一个信奉道教的朝代,道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唐代尤其是盛唐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个体来看,诗人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氛围中,接受道家思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气质与道家思想的契合,他的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很明显地打上了道家思想的烙印。现在,把李白放在崇道风气盛行的时代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研究李白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为我们理解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成就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

道家在春秋时期由老子创立,至汉武帝时在政治上一度失势,东汉末与道教结合,自此与儒、释两大思想体系并列为三而得以广泛传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及文学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唐代,道教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而得到尊崇的。因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李唐皇朝为了提高自己的门阀地位,就攀附老子为同宗,尊他为“圣主”,自称是他的“圣裔”,虚拟了老子显灵等神话在蒙蔽臣民,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扶持和崇奉。唐玄宗更是对《老子》一书推崇备至,尊之为《道德经》,不仅亲自注疏,而且颁之全国,令士庶家藏一本,劝令习读。玄宗把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治国之策,也确实为他实现“开元盛世”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在玄宗的倡导之下,朝野上下弥漫着浓厚的崇道风气。文人与道士交游成风。李白来往甚密的好友当中,司马承祯、吴筠、元丹丘等都是身兼文人与道教徒双重身份。道家思想通过对诗人意识的渗透进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影响了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这里的“道”,既有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又有以葛洪为代表的仙道理论。无论是老庄还是仙道,对李白的影响甚深。本文从政治理想方面论述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李白一生对游仙学道、炼丹服药的确一往情深,还多次隐居,那他是不是主张消极出世呢?笔者认为,李白确有消极出世的一面,尤其是政治上失意之后,但积极入世仍是主流。他的理想在而立之年早已确立:“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看来李白的志向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相仿,志安天下,大济苍生。但不同的是李白功成名就之后就归隐,超然独处。李白的这个理想图式,在诗中多次表达过:“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留别王司马嵩》)。“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综观李白的后半生,其中虽穿插了游仙仿道的生活,但无论生活道路如何推移变化,这个总目标、总规划未曾改变。李白的思想是矛盾的统一:大济苍生与慕神仙轻举、归隐江湖。

李白理想图式的思想主要来源于老子功成身退的思想。李白的宏伟目标,最终落入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陶朱是帮越王勾践破吴的范蠡,据说他在大功告成之后悄然离去。留侯是张良,他帮刘邦夺取天下之后也不太管事,一心学辟谷、导引、轻身。这两位政治家将老子贵柔、守雌、以退为进的策略进行了成功的运用,李白对他们甚为景仰。李白的理想图式,不排除有自我标榜,故作清高,以抬高身价之嫌,但的确体现了老庄的出世态度;既要积极入世,又要理智冷静,注意自我保全。

在李白的政治理想中,老庄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功成身退”这一点上。这里应注意,“功成”是“身退”的前提和条件。功不成,就不存在退的问题,要功成,当然要积极地入世了。由此可知道家思想中有积极入世的一面。我们说李白曾有远大抱负,并把“访道求仙”当做是通往仕途的“终南捷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的。事实上,李白尽管为建功立业而四处奔波,但始终把老庄道家作为最基本信仰。他以道为本,而兼取儒说。在他看来,求取功名,这并不违背老庄道家的基本主张。因为如前所述,老庄提倡“功成而身退”,这本身就包括了“建功”的主张。再说,道教的修行过程包括“仙道”与“人道”两大阶段。这就是李白何以由求仙而出仕,又由出仕而归仙的思想根源。老庄哲学从来以贵柔、守雌、清静无为著称,世人多认为有出世之意,而无入世之心,其实有些偏颇。老庄的骨子里有进取精神。老子的入世主张大致有如下内容:入世的条件,有举重若轻的才能;入世的方法,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入世的原则,理智冷静、自我保全。笔者认为老子的入世,是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重功利而又超功利,近乎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对老子的“身退”思想,我们也应该有客观的评价,不应该完全否定。认为“身退”就是归隐,归隐就是消极出世,这未免肤浅简单。其实道家重视的“身退”,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退中求进,适可而止。二是退中求存,自我保全。李白早年的隐居是为了抬高身价,准备从政:“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赠裴十四》)。但到供奉翰林一年多后,忧谗畏讥,主动上疏请还旧山是为了避祸,是全生避害。李白说:“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古风》之十八)虽然说李白的隐居包含政治目的,但从其大量的诗歌来看,道家的出世思想对诗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如《宣州谢朓楼饯别》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的七言歌行则以更饱满的激情唱出了对世外生活的向往:“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进酒》)这种出世思想是与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束缚的反抗联系在一起的。

总而言之,李白的理想图式,即功成身退的政治理想,它体现出李白的入世的态度——既积极热情又理智冷静的两个方面,体现出道家的出世哲学在李白身上产生的深刻影响。

以上粗略地论述了道家思想对李白的政治理想方面的影响。其实,道家思想对李白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如李白的孤傲性格、反抗意识等都与道家思想有联系。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总而言之,老庄在李白眼里已经不再是宗教家,而是哲学家。李白把道家哲学或作为自己的人生处世哲学,或作美学标准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

上一篇:语文教学加强听说训练的必要性及对策 下一篇:中学历史新课程教科书体例的弊端及高考复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