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吟咏中品味文学魅力

时间:2022-10-03 02:23:58

让学生在吟咏中品味文学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吟咏、品味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实际是指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诵读、反复揣摩、反复品味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吟咏、品味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释放生命的活力呢?要做到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吟咏”的基本方法。

一是注重方法引领。文章吟咏的基本方法,一般要遵从语音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的基本要求。并处理好音调高低、音量大小、声音强弱、速度快慢等关系。含有庄重、敬畏、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相通。”可见吟咏要走进作者心灵,不同的文段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情感。如《关雎》一诗共分三个小节,第一小节表现见到美丽的姑娘,萌发爱慕之情。可读得舒缓平正。第二小节写出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读起来可略显忧愁。第三小节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可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二是范读激情。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文质兼美,适合吟咏诵读。在教学此类文章时,教师可用精心准备的范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刘国正先生回忆他的语文老师善于用吟咏的方法时说:“先生很少讲,但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可见,吟咏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人们在一读一听中,便可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体味作者的情感。

有一位同事就很擅长范读,她在教学《白杨礼赞》时,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深深沉醉,当她读到最后一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时,在“赞美”后略做停顿,随后以高亢嘹亮的语调一字一顿突出“白―杨―树”三个字,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教室里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以此表达自己的感动和敬意。笔者在执教《纸船》《未选择的路》《在山的那边》《郭沫若诗两首》《诗经两首》等诗歌时,也都以范读激情,营造一种如诗如画的氛围,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另外在朗读古典诗词的时候,还要注意韵脚的处理。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晓”为韵脚,“鸟、少”为押。当吟咏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少”字的音量逐渐减轻,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无奈和惋惜心情。

王尚文教授说过:“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学生在吟咏中倾听作者心灵的声音,传达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也为后面的品味语言打下很好的基础。

上一篇:让学生主动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问渠哪得清如许 惟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