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细节,让英语交流更有生命力

时间:2022-10-03 02:11:30

打磨细节,让英语交流更有生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英语教学正发生前所未有的进步,如在课堂教学方面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开始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应试魔咒的作祟和习惯思维的使然,我们在口语交流的教学中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切实际、浮光掠影,最终让英语交流教学失去应有价值与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细细打磨交流的细节,让英语交流更有生命力

一、打磨细节,变“言不由衷”为真切感受

【案例一】 4A Unit 9《What’s the matter ?》一课的教学。这课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而习得“What’s the matter ? I’m tired.”这一句式。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句式时,可能是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一开始就让学生跟着他学做“摸高”的动作,而且让学生反复去跳,大概跳了十几次,然后对学生说What’s the matter ? 学生一脸木然,不知如何作答。看到学生木然的表情,这位教师再次通过“摸高”来表现“疲倦”样。这时有几个学生可能揣摩到老师的意图,犹豫地念道:I’m tired.就在这几个学生的回答声中,突然冒出“I want to try again”,结果让快要接近教师意图的“I’m tired”淹没在笑声里。

【案例分析】这位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摸高”来获得一种体验——疲惫,然而他在导入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摸高”这一动作对学生体能透支的影响是微弱的,更没考虑到“摸高”这一动作与“I’m tired”没有直接的联系。故而使得这位教师在导入时出现了“言不由衷”之样,也使得学生无从作答。

【案例打磨】那么就这一个教学情节,该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去习得“What’s the matter ? I’m tired.”这一句式?我想首先要替换一种动作,变“摸高”为“蹲马步”,因为“蹲马步”更容易、也更快使人感到疲惫,其次在语言的引导上,要重在当时感受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一情景设置如下:

T:Boys and girls. Let’s work together to squat Mabuchi.( squat Mabuchi,蹲马步,这个单词学生不懂,可以做动作示范。)

S:Of course.

T:Who adhere to the long time?

当学生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说。

T:What’s the matter?

S:I’m very very tired.

这样一处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从What’s the matter过渡到I’m tired.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体验上都水到渠成。

二、打磨细节,变“无的放矢”为层层推进

【案例二】3B unit2 《Yes or No》的教学。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Yes”和“No”来回答问题。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带了一个包,让学生猜:“Can you guess what’s in my bag?”于是学生一遍遍地猜:“Is that a box? Is that a…Is that a…”结果学生一个都没猜出来,最后学生都不猜了,这个过程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案例分析】猜谜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这位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对包里的东西作任何暗示,结果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胡乱地猜测着,在一番猜测后,学生便失去了兴致,让原本的教学流程无法进行下去。

【案例打磨】在《Yes or No》教学时,让学生有信心地猜,就必须给他们一个话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给他们一个适当的暗示。此时,我们可以将这个话题设计如下:

T: Boys and girls, can you guess what’s in my bag?

S: Is that a box?

T: No,it isn’t. But they are something to eat.

S: Is that bread?

T: No,it isn’t. But they are on the tree.

S: wo, I see .It’s an apple.

T: No,it isn’t.

S: It’s an pear.

T: Yes.

这样的层层推进,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接近过程中有章可循,从而让他们找到自信,更找到话题。

三、打磨细节,变“故弄玄虚”为真实需要

【案例三】4A unit3《A purse》的教学。这节课的主要句式是让学生学会“Where is …”。为了给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当学生的面,把教科书藏起来,然后问学生:“Where is my book?”学生随口而出“It is on your desk”,让“Where is my book?”句式失去了应有的探究价值。

【案例分析】这位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忽视学生的情感和尊严,虽然他们是小学生,但他们都已有了初步的认知体系,有了自己的判断。这位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把书藏起来,会引起学生反感的。

【案例打磨】此时,我们就可以将这种故弄玄虚变为真实需要。比如在上课时,这位教师突然找不着教科书,于是他先“独自”寻找,并引出下列对话:

T:Where is my book?

S:Is it in your bag?

T:Let me see. No,it isn’t.

S:Is it in your drawer?

T:Let me see. No,it isn’t.

S:Is it on ZHangLin’s desk?

T:Wo,I see. Thank you.

总之,英语教学离不开口语交际,但我们也不能让口语交际蜻蜓点水。只有细细打磨,才能让我们的英语交流更显生命力。

上一篇:品德教育优势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下一篇:爱疯上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