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为何成“鸡肋”?

时间:2022-10-03 02:10:55

“专题”为何成“鸡肋”?

摘 要: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初中语文专题正体现了选文的多样性与可读性。这些专题设置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综合的语文学习中提高语文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借此建立开放性的语文教材和教学新体系。苏教版选编的专题正体现了这个特点: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关键词: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力

2010年苏州市中考刚落下帷幕。意料之中,语文试卷出了“名著阅读版块”的相关题目。不仅如此,2007年到2009年也都出了关于名著阅读的内容。的确,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甚至还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名著是要读的,也可通过考试来考查学生的阅读积累情况,但苏教版教材中还有“专题”这一板块,也是很好的阅读和教学材料。中考年年考名著,这不禁让我产生了疑惑:名著占分比例是否过多?这是否让老师和学生产生“专题”不重要的误会?那“专题”学习不就成了“鸡肋”了?其实,文学归根到底是“人学”,文学虽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名著阅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专题”也能做到,甚至在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能力上更胜一筹。以苏教版为例,初中三年“专题”学习篇目依次是:

1.七年级(上):《狼》专题。

2.七年级(下):《荷》专题。

3.八年级(上):《长城》《汉字》专题。

4.八年级(下):《鸟》《叶》专题。

5.九年级(上):《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

6.九年级(下):《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专题。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专题正体现了选文的多样性与可读性。这些专题设置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综合的语文学习中提高语文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借此建立开放性的语文教材和教学新体系。苏教版选编的专题正体现了这个特点: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一、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人文关怀

例:《狼》专题和《鸟》专题属于动物专题。学生们从《狼》专题中学到了与狼有关的成语、典故、故事,了解了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狼图腾、狼文化都有所涉及,甚至还联想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从《鸟》专题中,学生们积累了咏鸟的诗句,了解了关于鸟的一般常识。动物专题让学生暂时不专注于课本,抬起头来,看向周围的生活,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关注人与动物如何相处,人与自然如何和谐,从而产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的意识。《荷》专题和《叶》专题属于植物专题,在两者的学习中不仅积累了诗句、古文,了解了荷和叶的各方面知识,更多重视诗人赋予植物的不同感情。让学生明白诗人为何要咏物抒怀、寄情于物,其实来源于对自身、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杜甫会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其诗也被人称为“诗史”。特别是其中的名篇《爱莲说》,我在教学此课时不仅让学生欣赏关于荷的优美图片,还让学生了解文人情怀。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美好形象中,寄予了对正直高尚气节的赞美和洁身自好生活态度的表白。学生明白原来文人笔下的客观事物往往既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主观反映,也是作者价值观的体现。动物与植物专题让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与文学联系起来。看来,文学来源于生活,体现于此。

二、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让人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例:《长城》专题让学生不仅对长城历史、构造有所了解,更着重理解到长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爱国感情洋溢胸中,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付出的血汗有更深切的理解,也就更明白了七年级下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中要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原因是为了让后人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借助它,学生获得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的陶冶,一种坚韧意志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三、不仅是知识,更是各方面的延伸

例:《汉字》专题不仅让学生了解了4种基本的造字法,了解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还着重理解了汉字作为汉民族精神家园的巨大价值。在教学“汉字”专题时,可以设计让学生感受汉字魅力的题目: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感受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的基础上,举例说明汉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例:“刑”本来是包含“井”和“刀”两个偏旁的会意字,“刀”跟刑法有联系,可用“井”一起表示这个字的字义就不大好理解了。可是一查就可以知道,原来,古代人们学会了打井取水,便依井聚居。“市井”(指街市)、“乡井”(指家乡)、“背井离乡”这些词语含有一个“井”字,原因就在于此。因为人们从井中取水时屡屡发生斗殴事件,所以就有人守在井边维护秩序。于是“井”和“刀”会意表示“刑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受了中国汉字的魅力,感受到汉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四、生活中,语文无所不在,语文学习也无所不及

例:《气象物候》专题中的《看云识天气》和《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启发学生理论运用于实际,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感受四时交替、万物变化,从中找寻和发现周围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统筹方法》专题更多的是能力的运用,死读书是不行的。这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思考方法在日常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养成关注和不断改进自己学习方法、思想方法的习惯。在生活别是学习方面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借鉴,对他们如何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很有启发。《广告多棱镜》重点要训练写做广告词的能力,其别要注意广告词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对优秀广告词进行理解的能力。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这个更贴近学生。课件的运用,让学习容量更大,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更多,更感兴趣了。我让他们学以致用针对某些现象也拟广告词,倒也像模像样。例:“常来常熟常客隆,常熟常在我心中”洋溢家乡情。这也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出发,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如果能尽量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可接触到的内容联系起来,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汇成回味、思考

例:《我心中的语文》专题,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小结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因势引导学生理解“世界上有些东西常常是在将要失去或失去的时候,才感到它的珍贵”这句话蕴含的哲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好语文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对语文的感情,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

动性。

初中语文专题的长处不止以上这些,专题学习能促进学生言语活动、运用、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专题是积累,为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打下基石。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学生们知识,而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地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这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异曲同工之处。我认为专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增加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对名著的理解,非得有时间的积累、生活的积淀、阅历的丰富才能真正的领悟名著的真谛,有时虽然学生记住了,但只是一时,过后往往会忘记。况且名著虽然是经过历史淘洗和时间筛选的作品,是超越了时空和文化局限的作品,但作品往往带有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人物等的痕迹,这和生长在现代的学生肯定有一些距离。名著也有弊端,如:《西游记》中的糟粕思想,有些是非,一定得有人生阅历才可以真正理解。所以不能急于一时,以为年年考查名著,就意味着学生真正掌握了名著,只有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21世纪新课程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启示我们要用活的理念、活的教材创造活的教育,使学生活学活用,受用终生。语文如音乐,需要你用心去感受才能被打动。薛法根老师说:“智慧的语文教育来自善良的心灵,来自于深刻的思想,来自于鲜活的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孩子们的智慧之光必将被点燃,语文素养也必将更加丰润厚重。所以不禁发出“专题”何为“鸡肋”的感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上一篇:《近代中医流派与名医》多媒体教学之探索 下一篇: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