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确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时间:2022-10-06 04:22:55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确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摘 要: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方面。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对培养合格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必须确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关键词:观念;师德;育人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育人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制约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影响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一些新的育人观念。

一、学生至上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手来做这种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确立学生至上的观念。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意识。

二、尊重差异的观念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性格气质、情趣爱好、知识结构、思想认识等不同,就会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2011年教育部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中学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一名优秀教师应明白根雕原理,在拿过一个树根后,就要仔细地研究它的特点,发现它的优点,以决定雕刻成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品。对待学生也是如此,要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朝着哪个方向进行培养和雕琢。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成材,将来都可以成为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优势所

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导。

三、情感育人的观念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就能缩短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从而更准确地了解把握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心理相通、情感相融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对学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要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虚伪、不矫饰、不敷衍,真正帮助他们克服实际困难;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歧视、不冷落、不排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认识并努力改正错误。

四、和谐相处的观念

所谓和谐相处,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依存的共融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师生和谐相处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师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和谐相处,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学生真正的朋友;就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尽可能避免由于自己的失察而误解学生;要学会欣赏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并经常表扬和激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要挖苦、讥讽、打骂、体罚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品格修养,增强对学生的感召力、吸引力。

五、甘为人梯的观念

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中向广大教师提出,“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教师就必须特别重视学习,用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滋养自己的品格;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师德修养,注重世界观的改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扎实有效地躬身实践,把学生在事业上的成功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真正

体现。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八十中学)

上一篇:哌替啶对顺产产妇产程进展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下一篇: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蛋白质表达差异的初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