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多种情境创设

时间:2022-10-03 01:55:28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多种情境创设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也是一门专业知识抽象晦涩的学科。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分析、思考、讨论,新旧知识的碰撞与联系,可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知识,突破重难点,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新课程要求学习回归生活,创设的情境要能利用科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因此创设的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联系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将使学生印象深刻,感受深刻,促进理解。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利用生活现象,设置生物课堂情境,不但可使学生加深生物学科与生活联系的印象,而且从对生活情境的分析、思考、讨论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逐渐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生物学科知识,才能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学以致用;新课标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也只有在生活情境中不断训练才能得以提高。

二、创设经验化情

境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知的矛盾将有力的推进新知教学;学生已有经验也会促进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形象化情境

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往往抽象难以通过语言进行想象,创设形象化情境无疑非常的必要与重要。情境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四、创设学科化情境

创设情境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境。

(作者单位系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实施阳光体育 学生受益终身 下一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