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时间:2022-10-03 12:53:25

“人本”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凸显,诚信教育机制构建亟待解决,从“人本主义”视域探讨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立全方位、系统化的教育模式,促进诚信教育实践效果的发挥。

关键词:人本主义;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59-02

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即为“以人为本”。在我党大力号召“以人为本”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正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主流内容。在此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诸如考试舞弊、就业毁约、信用卡欠账等。因此,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分析一系列诚信缺失现象和原因,我们可以得出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相关原则及具体应用范式,从而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参考。

一、人本主义概念分析

“人本主义”概念是德语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也可译作人本学。词源为希腊语antropos和logos,意思为人和学说。西方人本主义的最早渊源来源于古希腊时期。“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古希腊史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对人的基本看法。”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Prothagorus是公元前5世纪提倡“以人为本”思想的先驱。他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关于人本思想的另两位代表分别为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

其中,苏格拉底的哲学研究对象为“人的精神自我”,他主张人首先要认识自我,强调完善品格,通过知识来形成美德。在对教育的论述中,他提出著名的“产婆术”,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他提出建设理想的新世界的设想。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反思自我,才能找到真理,才能探到事物的本质。此外,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也提出了自己对“人”的观点,这种观点运用到教育领域表现为自然主义教育观。他指出,教育应与人的发展相适应,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相应的教育。由此,古希腊时期众多哲学家、教育家对“人”的性质的阐述可以看作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最早起源。

中国古代诸多哲学家、教育家对“人”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看法。古代人本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管仲、孔丘等为代表。其中,管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管子·霸言》)的思想,强调统治者对普通老百姓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此处的“性”即指人之先天素质,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很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差别,所谓“习相远也”正是这个道理。“性相近”说法的提出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明天赋优越的思想,认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孟子提倡“性善论”,即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出发说明教育对人的作用。孟子所指的人性是“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属性,指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这四种善端构成了人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性恶”,提出了“性恶论”。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孟子的根本错误在于不懂“人之性伪之分”,把应当属于后天的“伪”的范畴的东西也归于本然的人性了。在他看来,后天的“伪”即通过行动来完善自我,是改变最初任性的一个基本途径。而他所谓人性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是人的先天素质、自然状态,它完全排除后天人为的因素。“性者,本始材朴也”,“是无待而然者也”,不需要任何的前提条件。孔、孟、荀三人虽然从不同角度阐述“人性”,但其本质在于提倡尊重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也表明了党中央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中,坚持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

1.诚信教育机制构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中共中央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其核心为以人为本,因此,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首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学生作为独立主体,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体现出人的诸多主观能动性,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大学生尚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能力相对不成熟。在构建诚信教育机制时以大学生为本,综合考量其身心发展特点。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思想家罗杰斯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形成“完整人格”。他认为人本主义教育应该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有建设性和责任感、行为合乎规律但又不随意受人控制、有选择的兹有等特征的人。在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时,首先以“人本”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此种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最终能够具备诚信品质,并外化为诚信行为,以此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2.诚信教育机制构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些特点,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思维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现代性。因此,高校在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时,应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其诚信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将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个人修身”的理念贯穿于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养成良好诚信道德行为之前先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知识和理论。因为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的这些理念注重培养个人的内在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提升,是一种主观修养的理念,同时历史上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也多次证明了这些理念的价值,所以在今天的诚信德育建设中,学校有意识的将这些理念贯穿其中是能够收到一定效果的。在实施这一理念的教育时,学校应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其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程度、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原则,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将历史再现于学生眼前,通过生动的成功事例来加深其对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这一理念的印象,并转移到自身的道德培养。通过一定的引导,运用理性与感性结合的方式将这些理念自然化为学生自身的修养。

3.诚信教育实践运用“以人为本”方法。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支撑下,诚信教育的实践工作可以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从具体实施的方法上来说,应借鉴传统道德教育中“内省”、“体悟”、“主静”等方法,通过个体主观的接受来强化“修身”等思想,从而是其道德价值观更加深化。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主线的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凸显出来一个明显的特征便是在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反求诸己”,个人在修身的同时,“存心养性”,自我调整,从而达到提高修养的目的。因此,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也是有意义的。通过上述将“个人修身”的理念内化为学生自我修养的思维,进而再将“内省”“体悟”等修养的方法引导给学生,使之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利于其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的养成。

4.建立全方位、系统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系统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一定考验,据此有必要探索相应对策,予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建立全方位、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解决此问题,同时,也为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提供条件。具体而言,建立全方位、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家庭“人本”角色的正确归位。家庭成员的人本角色在学生的个体成长中占据重要位置。家庭成员中父母和子女的角色,需有正确定位,唯有如此,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能正确发挥。其次,高校加强“以人为本”育人、教学、管理“三位一体”机制完善。高校中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当以“人本”理念作为指导,从而发挥“三位一体”机制的作用。再次,社会环境凸显“人本”精神,提升公众“人本”意识。我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各种矛盾充斥的时期,因此,社会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风气,造环境的空气纯度相对较弱,公众“人本”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提升公众的“人本”意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韶刚.人性的彰显——人本主义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舒炜光,李秉平.自然辩证法辞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3]孟子·告子上[Z].

[4]荀子·礼论[Z].

[5]荀子·荣辱[Z].

[6]秦艳.美国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马和平.传统诚信思想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

[8]黄金辉,姚宏伟.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9).

[9]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五卷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1]马军党,张秀玲.试论高等学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创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部分内容(SLX09015)

作者简介:章小亮(1982-),女,山西应县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讲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世宏(1979-),男,安徽寿县人,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体育教育。

上一篇:1+1教学:新闻评论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更新 下一篇:浅谈如何结合中医经络养生进行瑜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