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进程

时间:2022-10-03 12:33:41

加快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进程

加快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出口信用保险是以鼓励本国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贸易,开拓国外市场而提供的一种特殊的出口贸易收汇风险保障保险业务。其主要承保责任范围包括两个部分: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是随着海外贸易不断发展,出口货物增多,收汇风险日益增大,国内信用保险已不能完全适应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开展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是英国,早在1919年,为了鼓励本国出口商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政府成立了“出口信用担保署”(ECDD)为出口商提供商品债权担保和速效担保。为出口商消除了通常的海上保险和战争险所不承包的出口风险,从而使出口商摆脱了长期困扰他们的因客户赖账和倒闭而无法安全收汇的处境,导致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从此以后,世界各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迅速发展起来,还建立了国际组织――“国际信用与投资保险人联合会”,该协会拥有30多个国家的40多个信用担保会员,其中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这标志着出口信用保险已成为国际贸易惯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出口贸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为出口商提供收汇风险的可靠保障,提高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可以大胆地使用D/P、D/A或O/A等非信用证付款结算方式,来减少资金占用,节约流通费用,从而扩大贸易成交量,增加收汇。出口企业通过缴纳一定的保险费,换取保险人的赔偿保障,免除由于进口商不付款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使出口企业能加强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发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保持有力的竞争地位。

第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建立贸易信息库,向出口商提供可靠的进口商资信状况报告。出口信用保险的对象遍布于全世界的购货方,因此,了解进口商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及有关资料,是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出口信用保险机构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上述资料,并将其提供给本国出口商,便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正确评估贸易对象的经济实力,有的放矢,从而避免在贸易中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

第三、有利于出口商获得贸易融资或项目融资服务,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益和竞争力。出口企业以灵活的贸易方式和延期收汇方式出口,扩大了出口量,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影响本身的资金周转,尤其对那些出口价值大、期限长的资本货物或大型工程项目来说,资金周转的压力更大,出口信用保险在保障应收账款安全收回的同时,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因为出口信用保险单可以作为向银行取得追加贷款或融资的附属但保,以便出口商获得更加优惠的贷款。凭这样的担保,银行可以优惠的利率向签订出口合同的出口企业提供资金,给予金融上的支持。企业可以通过转让或抵押出口信用保险收汇保障权益的方式,取得银行的资金融通,提高了企业资金效益。

第四、为出口企业提供专业的追账服务。在出口贸易中总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原因,出现了赊账或拒付的情况,讨债对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件费力费神的事,既影响企业的人力又影响资金的周转,很多企业因为收不回外债而蒙受巨大损失。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出口信用保险的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对追账职能特别重视,建立了强有力的追账网络。出口企业在发生应收账款损失时,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追偿,可以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使出口企业能集中精力做好出口业务。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及成因

现状:起步晚、发展慢、与发达国家差距大。1983年和1986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达成协议,分别试办了我国第一笔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有关短期货物出口信用保险,这算是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萌芽。直到1988年8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才正式开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承保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承保的险别主要有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保险种类主要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险、短期出口信用(特定方式)保险、短期出口票据保险、买方毁约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延付合同)保险、境外投资保险、出口买方信贷担保等。

从企业投保率来看,我国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2.6万家(不包括三资企业),只有1200多家企业投保,约占全国出口企业的5%。加入WTO后,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贸企业小型化已成为外贸经营的新格局。小型化外贸企业在其经营、管理等方面有诸多便利和优势,但其抗风险能力却大大降低了,不少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占其资产的比重达到50%,有的高达70%左右,这给外贸出口带来巨大压力,在客观上要求尽快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体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规模,充分发挥其对收汇风险的保障作用。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保险意识差、人才缺乏、法制不健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大多数人对保险的了解不太多,许多人不愿意或不知道通过保险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权益,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在世界排名分别在世界55位和60位(2000年)。尽管2001年12月18日我国成立了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但许多单位和个人对出口信用保险的了解很少,许多企业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是怎么一回事,对其适用范围、投保程序、费用水平等完全不了解,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这一险种,还有的认为保费太高,不愿意投保,有的还依赖于与国外客户的贸易关系和结算关系,不需要出口信用保险保障,这是制约我国出口信用发展的主要原因;保险人才缺乏,尤其是保险管理人才缺乏,也是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缓慢的又一重要原因,我国还没有一个出口信用保险的专业培训体系,从事出口信用保险的专业人才不多,懂保险又通网络的人才更是缺乏;加上我国的保险法规不完善,到如今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和条款,理赔的时间太长,一般在半年后开始理赔,一年后才能得到赔偿,赔款也只有部分的,保险赔付不规范,投保周期过长。目前,出口企业从申请到最后投保,中间至少要一个月,有的还更长;加上保费费率过高,保险基金缺乏等原因,导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缓慢。

加快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进程的设想

我国“wTO”将近一年,出口贸易额将大大增加,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形式发展的新变化,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快出口信用保险人才的培养,造就出一大批的专业出口信用保险人才。一方面要加快出口信用保险宣传的人才培养,由于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它与出口货物保险是有区别的,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正是出口企业所缺乏的,必须对出口企业进行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知识培训,如出口信用保险的适应范围、承保险别、投保手续、赔偿手续与数量,费率多少等技术内容。另一方面是管理人才,加大出口信用保险的管理力度,建立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等都需要管理人才。

2、政府要增加必要的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初期,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来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这些财政投入通过保险这一市场运作机制间接地作用于出口,通过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这比起政府基金或财政补贴等支持出口的手段更科学、有效。但要保证出口信用保险收支平衡的原则,必须制定科学的长期经营策略,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从而保证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

3、改进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方法和手段。对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来说,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充足可靠的信息资料,才能科学地估测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中的风险,进而厘定保险费率、向投保人提供准确的信息咨询。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规模较小,信息技术比较落后,资料来源有限,质量不高。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常常因为信息获取不及时,信息内容不全面,而不能对业务做出正确判断。现有的信息系统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和保户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加强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信用和投资、保险人协会”,与国外同行之间交换业务信息,研究国际贸易出口信用保险的各种新问题,通过互联网建立专门的信息研究、交流网络体系,共同协商全球的发展计划,协调相互行动,形成一个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外贸及买方资产、负债经营、历史交易、付款记录等各方面资料的信息中心。

另外,还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作用,明确法律关系。从目前来看,要运用世界各国出口信用保险贯例及其相关的法律处理一切事务,通过立法来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约束和规范经营管理机构的行为,明确各有关方面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上一篇:我国企业所得税征缴须与国际接轨 下一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