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浪漫”导写

时间:2022-10-03 12:33:39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结伴到山里去露营。晚上睡觉的时候,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看到了什么呀?”

另一人回答说:“我看到了满天的星星,深深感觉到宇宙的浩瀚,造物者的伟大,我们的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和短暂……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那个先开口说话的人冷冷地说道:“我看见我们的帐篷被人偷走了。”

要求:1.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2.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能套作、抄袭。3.800字以上。

写作指导

一、材料分析

在这个材料中,命题者故意将原版故事中的“现实的人”和“浪漫的人”置换成了“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意在引导同学通过人物的语言自行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一个世间,会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这一切,无所谓对错与高下,只有生命对世界不同的阅历与体验。

看到天空闪烁的星星,陶醉于美妙的夜空,这种人被称为浪漫主义者。

看到盛开的玫瑰而联想到它的价格,这种人通常被称为现实主义者。

只顾看星星不顾眼前的浪漫主义者可能会冻死饿死,而没有想象力的完全埋头于事务中的现实主义者是多么枯燥乏味。浪漫主义令人神往,现实主义却是生活的本色。生活需要的是二者的结合,能将二者完美结合起来,才是理想的生活。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情况,你必须要考虑到长程和短程的冲击。如果我们只顾到长程,只谈人生哲理,忘掉人活着还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事,我们也许会自以为很快乐,但很可能被现实的环境击败,甚至会饿死。但如果人活着只看到目前实际的生活,忽略了除填饱肚子外的东西,那生活将是多么乏味!所以,人活着还要靠一些比较遥远、比较抽象的东西来满足我们的精神,没有理想和梦幻的生活,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一个充实而快乐的人,是既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又能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合理的平衡自己远程和近程的需要的人。

二、审题立意

如上表所示,考生可以从三个方面立意构思:

1.从“另一个人”的角度,考生可以谈人要善于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要有梦想、理想,人不能只看到现实的一面,做一个完全埋头于事务中的现实主义者,否则,生活将是平庸的、枯燥乏味的。

2.从“一个人”的角度,考生可以谈人活着要看到目前的实际生活,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因为现实才是生活的本色。如果我们只谈人生哲理,忘掉人活着还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事,我们也许会自以为很快乐,但很可能被现实的环境击败,甚至会饿死。

3.综合两个人的观点,考生可以谈既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又能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美好的生活需要的是二者的结合。这是命题者最希望看到的立意角度,也是最佳角度。

例文一

超然物外,自为高远

江西大余中学刘高强

同样是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同样是美好的星光,同样是这露营中的一次冷遇,一个人看到的是满眼繁星,一个人却是为未料的冷遇愁苦。一个人能领悟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却在感叹得失。

我常被这样一个问题袭扰――境界。境界是应实际、平凡一点,抑或如沧海纳百流般高远些好呢?

道出帐篷被偷走的那位立足实际,从现实出发,略显短浅;而畅谈人生,感慨宇宙的浩瀚,造物者的伟大,赞叹乾坤之奇的那位,不为外物所羁绊,洞悉百态,自为高远。

我以为,处世、为人当以后者为境界。

浅处来说,对生活、物质应抱以开阔旷达的态度。王国维先生与罗振玉先生便是绝佳的例子。王国维先生为人不事讲究,生活随意,对稿费之类的琐事毫不在意,更将之托于罗振玉打理,常常让人觉得与学者严谨治学的风度与形象不符。他只对学问、文物感兴趣。相比较之下,罗振玉则时常西装笔挺,讲究待遇。王国维以《人间词话》流传后世,并以生活随意闲散为后人称颂,罗振玉虽与之同为清华人,却鲜有可赞之事与闻名著作。我们单以稿费一事就可见一隅:王国维的稿费常交由罗振玉支配,并由罗振玉为他安排日常所用,罗振玉则常用于享受,且毫无羞愧。我们虽不能将一人的功绩差别完全归于对生活态度的不同上,但精神高度的不同肯定与之有关。

过于拘泥当前的物质享受而缺乏高远的人生境界,如罗振玉,只会湮没你的进取善思之心。而放眼未来,有开阔旷达的胸襟才有可能让你有所建树。

深处来看,在处世态度与艺术创作的方面,物质与精神的较量更能反映一个人心灵深处的肤浅与高远。

刚刚辞世的日本著名漫画家臼井仪人最近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尽管埋没漫画界十几年后才以“蜡笔小新”(野原新之助)的漫画形象风靡世界,尽管日本记者绞尽脑汁想探访这位内向的漫画家,但却鲜有臼井仪人灯光聚焦的照片。他将工作称为“出卖自己的梦想”,他躲避镜头,醉心于将现实生活涂鸦在“小新”上。他喜欢与邻居一同郊游,还爱登山与拍照,最后坠崖时,手中依旧有照相机紧握。

也许身为漫画家的他不喜欢被聚焦是害怕世事的一切扰乱了他高远、淡泊的内心,但有多少所谓的“家”们,却日日忙于出镜、出书等,任世俗冲刷他们通往艺术的高远之路。

这是怎样的一位伟人啊!人们或以表面上的不爱出名来掩饰自己的内心,或以出镜为谈论的话题。但臼井却不受尘世的侵扰,将内心的寂寞、成人的惶惑和对孩子的爱倾注于漫画的四格之中,不管别人的议论,只要能抒发郁积于满腔的真情实感。

阮籍之悲叹《广陵散》将没之后世,他宽襟敞乳、驾车出游的举动不也如此高远、不羁吗?

观星,却能深深感觉到宇宙的浩瀚,造物主的伟大,感慨生命的短暂与渺小,却不理会帐篷的被偷,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谁说没有帐篷就不能欣赏大自然?没有了帐篷,我们仍然可以以地为席,以天为被,枕着双手,为宇宙的浩瀚而折服,为造物主的伟大而感动,为生命的精美而大唱赞歌。

评点

本文为一典范精美的议论文。主题深刻,观点鲜明。一个人要有所建树,不能只停留在物质的层面,满足于物质的享受,追逐功名利禄。不能只立足实际,从现实出发,否则目光短浅,境界颇低,而应有开阔旷达的心态,要有梦想、理想。感慨宇宙之浩瀚,造物者之伟大,赞叹乾坤之奇,畅谈人生,不为外物所羁绊,洞悉百态,方显高远。事例详略处理也很得当。文章结构布局精妙,开头设疑,接着紧扣材料解疑,并明示自己的观点。论述层层深入,从对物质生活的享受谈到精神层面的超脱。

例文二

守着帐篷,仰望星空

江西大余中学 朱同雄

精神让人具有灵魂,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而物质为人的肉体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提供能源。

没有现实物质作基础的想象与理想,是空中楼阁。

一位诗人拥有对世界的美好看法与幻想,任何一样东西在他那善感的心看来都富有诗情画意。但他每天空想世界,幻想未来而不知劳动与收获,最终他与他的才华进入了他所创造的“第二天堂”里。

他死后的墓志铭写道:“我的世界是丰富、富有的,但却没有现实,由此我不留恋现实而饿死。”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对此哀叹可惜。

一个没有现实的人是不可能让自己永恒的,因为在自己价值没发挥体现出来时就被现实淘汰。

“在我将要死时,我想想我的一生,我发现我从来没有活过。”这是《死亡诗社》中的一个名句。这又是多少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啊!

一个生意人在他弥留之际对他的孩子说:“请代我明天好好看一次日出。”在一生的埋头工作之中,竟连一次完美的日出也没看过,这是多么可悲的人生啊!一个只关注现实的人竟在死亡时留下了如此可怜的遗憾!

海子曾说,“从明天起,为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对精神的追求。但他又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了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他扎根于物质和现实,最后在精神上得到了充实与升华的体现。

朱自清明白“每天的粮食是书写的墨水”,又能在“荷塘月色”的清美之中净化灵魂。史铁生因为深刻体会到了双腿瘫痪带来的精神上的无奈,所以他抓住地坛中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个勃发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命中,找到生存的勇气,生活的希望。

他们都在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浪漫中得到了生活的充实,境界的升华。

每一次现实与浪漫、物质与精神的结合,都诞生了一个高尚人格。那么多高尚的人格都要以现实与物质为基础,然后在精神的追求中升华。那些只追求精神的人未能发挥体现自身的价值就消失了;那些只追求现实的人,只会可悲地发现一次完美日出也没看过。只有将物质与精神相结合,让精神扎根生长于现实与物质中的花才是最美的。

当我们再一次在星空下徜徉时,既要看到满天的星星,感受宇宙的浩瀚,造物者的伟大,也要想到身后的帐篷。

一个只仰望感悟宇宙的人将在寒冷中度过一个夜晚,一个只关注帐篷的人永远感受不到宇宙的真谛。

评点

此文有三处亮点:一是文章题目紧扣材料,同时暗示主题。二是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先谈“没有现实物质作基础的想象与理想,是空中楼阁”,再论“一个没有现实的人是不可能让自己永恒的,因为在自己价值没发挥体现出来时就被现实淘汰。”最后通过海子、陶渊明、朱自清、史铁生的事例分析论证只有“在精神扎根生长于现实与物质中的花才是最美的”。文章的最大亮点在于对海子、陶渊明、朱自清、史铁生这些名人的内心剖析与对他们的诗句极具思辨色彩的分析阐述上。

上一篇:材料作文“圈”导写 下一篇:“竹篮打水,未必空”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