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时间:2022-10-03 11:36:02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重在教小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以期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抓住小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65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美术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学科。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

美术本是一门充满美和趣味性的艺术学科,本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美术的表现形式是美的、主观的,能够快速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美术理论却是枯燥乏味的。小学美术教学除了让学生欣赏美术表现形式的美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教师可在课堂开始之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水墨改画》时,教师可以创设古风唯美的情境,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教师可事先准备好经典的水墨画图片,让学生观赏,让学生在水墨大师的画作中,切实地体会到中国水墨画的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水墨画的意境融入动画当中,制作一个简单有趣的水墨动画视频,如制作《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动画。小学生对动画的热爱远胜于课本教材,教师将水墨画和动画结合起来,能够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墨画和动画的结合也是别出心裁的创新之举,不同元素的结合能产生不同的效应。在这种新颖的组合方式中,学生的灵感得到了激发,学生将灵感直接投射到自己的画作之中。

二、手脑结合,鼓励学生想象

美术是一门既要动手又要动脑的艺术。学生在学习美术时,不仅要学会画画,还要学会思考,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动手相结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做到心中有画,下笔成画。

例如,在教学《小泥人》时,教师要让学生手脑结合,促使学生体会到制作小泥人的乐趣,掌握制作独一无二的泥人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准备充足的教学用泥,让学生有足够的材料动手制作小泥人。在开始动手之前,教师要先讲述泥人的制作过程,然后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做什么,思考过后,请学生轮流回答自己想要制作的泥人形象。学生经过想象,再通过话语的表达,确定了泥人的形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想象中的形象进行制作了。

真正的画家也是了不起的想象家,因为画家在创作一个艺术作品时,绝不仅仅是依靠高超的绘画技巧来完成的。事实上,绘画技巧只是画家表达自我的工具,艺术作品是画家通过自己动手将脑中想象的世界呈现给世人的具体形态。因此,美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手脑结合,学会在脑中思考自己作画的内容和步骤,努力将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具体的作品。

三、开展实践,强化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之中。美术是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写实画作就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之上,然后利用艺术手法加以创作,最后成为真实的作品的。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尤其是在进行写实画作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之后,再进行画作的练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

例如,在教学《海洋世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美术写生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海洋馆观察真实的海洋世界。教师在进行写生活动之前,先带领学生学习海洋世界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图片,让学生心中对海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到达海洋馆以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边观看海洋景致,一边解说海洋知识,避免学生盲目观看、无所收获的情况出现。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对海洋世界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也就轻松掌握教材中提到的海洋知识。在参观完海洋馆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画出一幅画。

美术不是一门纯想象的学科,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美术实践。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美术教学实践,一方面丰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美术教师要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将美术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责编 钟伟芳)

上一篇: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下一篇: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