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03 11:20:0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创设恰当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他们对知识有一种渴求的欲望。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创设和谐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要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在课堂上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老师不同的看法。记得上小学时,班里总有个别爱“插话”的学生喜欢上课时发表一些与课本联系不大甚至是无关的话。比如:老师说:“十五的月亮像圆盘。”个别学生就会说:“听说月亮上住着嫦娥和玉兔呢。”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老师总是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往往恼羞成怒,轻则斥责,重则罚站、罚抄、向家长投诉,甚至是直接让爱插话的学生伏在桌子上不可说话的“一棍子打死”的态度。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只有打破了教师的课堂主宰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指导者、辅助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故事情境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展开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背影》一课,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难以理解课文中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为学生讲述自己和父亲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们纷纷起来述说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故事情境的创设得当可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能让学生更易进入课文的角色理解之中,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中愉快学习,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设媒体教学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每天面对同一块黑板,本来就已经单调了,如果每节课再面对同样的教学形式,面对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这势必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新奇、激趣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情境,可以使课堂变得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多媒体信息量非常丰富,有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等,利用这些素材让静态的文字在动态的背景下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大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录像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并茂、图文并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直观而又生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感受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在扬弃中创新 下一篇:开发署亚太发展报告:中低收入国家也可通过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