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弃中创新

时间:2022-06-03 03:40:35

在扬弃中创新

摘 要:有人称毕加索是“现代艺术魔术师”,一生都在“变法”。不过,与其说“魔术”,还不如说是“永远不满现状”的创新。毕加索通过对各艺术流派的取舍,展现他对艺术创新的渴望,而他的这种渴望改变了二十世纪美术的发展。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扬弃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88-01

在哲学上,“扬弃”一词是德语“aufheben”的意译。通常来说,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我们要吸取好的东西,舍弃不好的方面。而创新,就是利用“扬弃”中好的东西,提出别于常规和异于常人的思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条件,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毕加索风格”,实际是融合各流派为一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继承中发展,在扬弃中创新。

一、对扬弃的认识

黑格尔将“扬弃”这一哲学名词赋予了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哲学涵义,而在毕加索的艺术历程正好印证了这一哲学名词。

1881年,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市。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学习学院派写实主义,而后进入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学习,但毕加索反对学院派的刻板教育,认为艺术来自生活,源于自由。1901-1904年是毕加索的“蓝色时期”,这一时期他扬弃了学院派的传统画风,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画面中呈现出阴沉的蓝色,之后他又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追求单纯。然而,这只是毕加索艺术风格的过渡,真正突破的是1907-1916年的“立体主义时期”,他受塞尚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研究,创作出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亚威农少女》。这一时期是毕加索人生的转折,“立体主义”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毕加索的探索并未到此为止,1917年他的画风在次转变,作品中显示出宁静、梦幻的色彩。在创作手法上批判的继承了“古典主义”风格,画面上舍弃了原有的粗狂风格,显示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柔美。1925年他又明显地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画面夸张、怪诞、诡异的气氛,营造一种遐想和梦境。晚年的毕加索依然不满足于现状,精力旺盛,他以抽象画为主,手法娴熟,画面粗犷、和谐,创作了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斗牛系列》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等作品。

毕加索一生经历了多种风格的演变,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每一种风格对前一种风格来说都是一种否定,但不是完全的否定和抛弃,而是否定中包含肯定。例如毕加索对牛的演变,从体态丰满到几条线的勾勒,其中的取舍花费了画家多少心血。《卡思维勒像》这幅作品,毕加索舍去了传统绘画的一个固定视点和繁多的颜色,而注重追求形式的分解,画中的色彩也仅仅只有蓝色、赭色及灰紫色。这幅作品更加明确地解释了毕加索的“扬弃”。

二、对创新的追求

从原始的部落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神与人、平面与立体,再到各艺术“百花齐放”。从古至今,艺术所呈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模式,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动态模式。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

创新,对于毕加索而言与生命同义。创新之所以艺术,不仅仅是因为打破传统艺术的束缚,而且就其情感是艺术家灵魂深处的抒发。毕加索说:“每逢我有一种思想要表达时,总是用我认为该采用的方式予以表达。不同的主题,自然也毫无例外地要求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由此可见,毕加索虽然一生多变,多次创新,但他不会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内心情感的驱使,有着某种新意的体验,这种情感和体验驱使他找到一种新方式予以表达。当然,这只是他创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如他所言:“我不搜寻,我只是发现。”毕加索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表象,而这常常能点燃起他创作的灵感。

法国作家布丰曾说:“风格即其人。”一位艺术家因一种风格或一次荣誉,而名留青史,就算得上不枉此生了。然而,毕加索却不满足于此,不断变化手法,永无休止。倘若问他创作的秘诀是什么时,毕加索肯定会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1937年,56岁的毕加索创作出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格尔尼卡》如图1。此画毕加索吸收传统绘画元素,结合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生与死、和平与战争、善与恶。画面中弥漫着悲剧性色彩:左边是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与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有几分相似;左上方是一头冷酷无情的公牛,象征着残暴的纳粹士兵;中间如“上帝之眼”的灯泡下是一匹嘶烈哀鸣的马,背部插一把长矛,如同受难的西班牙人民,马的身下倒着被撕裂的士兵,手握断剑,好像文艺复兴时期战争中的宁死不屈的骑士;右边手持油灯的女人,让人联想起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像,旁边走向她的妇女仿佛呼唤着和平与自由。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的创新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夸张、单纯、极富有隐喻的造型手段。另一方面是格尔尼卡小镇经过轰炸后已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留下了只是惨淡的黑、白、灰。毕加索采用多种风格,以象征的表现手法,控诉法西斯的残暴,展现出艺术家无言的反抗精神。

三、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

扬弃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即推陈出新。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创新是艺术不竭的动力,它推动着艺术的发展,散发艺术魅力,反映时代精神。而对于“年轻的画家”来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艺术是他的生命。艺术让他不断探索、不断革新、不断揭示矛盾,走的是一条“创新――扬弃――再创新――再扬弃……”的道路。正如毕加索所说:“绘画比我厉害,它让我唯命是从。”

毕加索一生致力于艺术革新,遗世作品数以万计,包括油画、版画、素描、雕塑、壁画、拼贴画、等等。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从多种风格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从具象到抽象,毕加索用其独特的语言展示自己的艺术魅力。他对艺术的放纵与自由,以及天真无邪的创造力,深深地感染着世人。

参考文献:

[1]盛超.毕加索画传[M].北京:文化美术出版社,2005.

[2]纪棠.毕加索[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3]克里斯托弗・阿尔迪.毕加索原来可以这样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上一篇:幼儿园园本教研策略研究 下一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