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避求职招聘中的欺诈和陷阱

时间:2022-10-03 11:00:08

巧避求职招聘中的欺诈和陷阱

7 月份是招聘的旺季,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将正式走上社会求职。随着职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找工作的急切心理,设下花样百出的陷阱,谋求利益,让求职者防不胜防,工作无望又落得满身伤痕。因此对刚刚出道、涉世未深的毕业生来说,需擦亮眼睛, 谨防求职陷阱,避免精力和财产的损失!

陷阱一: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刚从学校毕业的小马日前通过中介介绍来到一家公司应聘。但令他奇怪的是,公司负责人对他的简历、学历并不感兴趣,而只是让他支付200 元的报名费,并承诺只要报名就可上岗。然而,当小马付清费用之后,却被告知没有通过面试,小马这时才感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专家点评:其实,这正是黑心单位最常用的欺骗手法。

这些公司在招聘时并不查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是要求求职者支付诸如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等名目繁多的费用。一些中介和用人单位甚至“连档”“创造”出子虚乌有的岗位,承诺了相当高的月薪待遇, 作为骗取钱财的“工具”。如果有应聘者前往,就不仅要在中介公司支付介绍费,当求职者跑到用人单位面试时,还要缴纳“档案费”、“押金”、“光盘费”、“体检费”等等,这些费用还不便宜,大多成百上千,单位还头头是道:我们招人需要成本。 而当用人单位和中介公司装满了自己的“钱袋”之后,就会找出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

如何规避: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报名费和押金等,其比例占到了28.16%。求职者通过中介公司求职,要认真查阅公司有无职业介绍许可证,是否超范围经营,最好要求经营者提供原件,以防伪造。在进行求职咨询时,注意接待员对工作问题是否表述清楚。骗子公司接待人员对工作只作简单叙述,对保证金等比较看重,同时为骗取更多钱财,会以各种名义诸如培训费、服装费、抵押金收取钱财。若招聘单位以“好单位”、“好职位”或“高报酬”等做诱饵,开口就索取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额外费用,那就可能遭遇“黑职介”了。

在面试之前,最好能了解到公司的资质和规模。如果发现其规模很小,就需要提高警惕。如果需支付费用,一定要索要发票或收据,并应当留意发票上财务专用章的单位名称与公司实际名称是否一致。同时,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收费项目,要敢于说不。国家劳动力市场有管理规定:不允许招聘单位收取任何押金或是其他类似的费用。一家单位真正有招聘需求时,怎么会设置收费这样的门槛?所以遇见面试拉起收费大旗的单位一定要坚决说“不”,因为这种费用的背后几乎百分百是骗局!

陷阱二: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

毕业生小潘在一次现场招聘会上看到一家单位非常适合自己,在应聘时与公司商定试用期3 个月,工资是1000 元。但一个月后,公司只支付给小潘500 元工资。小潘找公司有关负责人理论不成,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但因为当时未与公司签订有关书面合同,小潘哑口无言。

专家点评: 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接到的投诉中,对“口头协议”的投诉占有很大比例,它让求职者有苦难言。在最初求职时,有些求职者认为,反正试用期不过两三个月,口头协议也就差不多了。至于这段时间的工资,由于仅仅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文字作为保障,就非常容易出现纠纷。有时工资完全要靠老板的施舍,愿给多少就给多少,让求职者后悔莫及!

如何规避:口头协议难兑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才有法律依据。对劳动合同也要大胆地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自己理解不明了的条款应勇于提问,这样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也可预防将来发生矛盾。为了防止单位故意不和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专家还提醒:有的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就业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果不签订该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适用房、评审职称等。因此,毕业生应主动要求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可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三:利用试用期盘剥廉价劳动力

毕业生小周应聘到一家公司做业务员,招聘时规定试用3 个月,达到公司规定的销售额后期满加薪。然而不到3个月,小周和一起应聘进去的大部分业务员都因未达到规定的销售额被解雇了。公司随后又再招一批以补其缺。据了解,这批人在雇辞之间也不超过3 个月,试用期变成了对廉价劳动力的“搜刮期”。

专家点评:一些公司以招聘业务员为诱饵,实质上要业务员包销定额产品,如完成不了规定的产品销售额,则无法获取工资或被辞退。由于要求高, 绝大数业务员很难完成, 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这些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样一来,求职者等于给老板白干了几个月。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不给报酬或工资很低。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利用试用期来盘剥廉价劳动力的做法,近来有增多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解雇员工的所谓理由大多来自单方面苛刻条件,比如规定节假日不得休息、不得请假等等,至于劳动保险、医疗保险更无从谈起。还有一些实力差的企业需要设计作品时无力请人设计,就发出招聘设计人员或创作人员信息,面试时要求求职者依据其公司要求设计作品或方案,盗用这些作品和方案后,公司以人已招满为由拒绝聘请这些设计者,偷取他人的劳动成果。

如何规避: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陷阱四:粉饰、包装招聘岗位

不久前,毕业生小何在报上看到一条“诚聘有事业心人士担任市场部经理,薪酬丰厚,工作经历不限”的广告,不禁怦然心动,连忙前去应聘。但被录用之后,她才得知是做业务推销员,要拿到报酬,不仅自己需要购买公司推荐的一套1300 元的产品,还必须每月介绍5 人到公司报到并同样购买1300 元的产品,小何后悔莫及。

专家点评:事实上,有小何这样类似遭遇的求职者并不在少数。眼下,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常常在介绍招聘岗位信息时歪曲、编造、美化,极尽粉饰包装之能事。那些租借单间公寓房办公的私营小企业被说成是拥有商务楼的大公司,而拉保险、跑推销的职位摇身变成了“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员”等。这些公司经常利用立刻签订合同以及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千方百计套牢求职者。有的求职者往往直到上班第一天才知道自己要干的活到底是什么,有的则在交付押金或“培训费”后才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底薪,更没有员工福利,甚至被要求支付高额的费用购买极其昂贵的产品。

如何规避: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求职者应尽可能事先了解公司的营业项目,应聘时也要多留个“心眼”:注意公司内部的摆设、工作人员的谈话,注意该公司是否正常运作,面试时是否草率等等。同时,不要随便和公司签署协议,不缴纳任何不知用途的费用,不购买公司以任何名义要求购买的有形或无形产品。如果在应聘的过程中感觉招聘者有不合理的要求,应该明确拒绝。如果遇到与招聘信息中所列的待遇、薪酬情况严重不符合的,求职者应向劳动保障部门反映,请求查处。另外,用人单位以招聘推销员为名,订立推销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致使推销员不能获取报酬的,其行为系以欺诈手段建立的劳动关系,同样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如果其行为触犯刑律,应由相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陷阱五: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小张在人才招聘会上找工作时,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她面前,说他们单位正在招聘一批业务经理,请小张有空到他们单位去看一下,留给小张一份岗位要求及联系电话,同时主动要去了小张的简历和联系电话。

专家点评:像小张遇到的招聘单位就需引起毕业生注意和警惕,不要毫无防备地就把自己的简历和有关信息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因为这样的单位,存在欺骗毕业生的可能。有些不法分子在报纸上刊登招聘信息,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招聘人才,而是诱使应聘者递上个人资料,然后假冒他人身份到银行申办信用卡,最后拿着卡进行疯狂透支消费,或者组织其他骗局。

如何规避:专家同时提醒,求职者在应聘时还需提防“暗箭伤人”。因此,求职者千万不要心抱“撒大网捞大鱼”的心理,要有目的、有针对地应聘,对自身资料要加强保密。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普及的社会中,利用上网方式,可以更快、更迅捷、更省钱地找寻工作,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求职方式的首选。一般而言,透过网络求职是比较安全的,正规网站会对招聘方的证件进行核实;但是,网络只是平台,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会以难以想象的手段,窃取你的资料,组织骗局。要远离求职陷阱的最好方式其实还是要善用你的智慧,选用具有知名度及良好口碑的求职网站寻找工作机会。

预防招聘陷阱小知识

■ 分析招聘启事

不论是报纸分类广告还是求职网站上的工作机会,求职者都需要仔细分析。一些不正规的公司其实只要小心观察,还是可以发现蛛丝马迹的:

1.招聘启事上未刊登公司名称及地址。

2.同一个招聘启事长期不断出现( 尤其是岗位要求很低的)。

3.直接列出月薪多少( 尤其是报纸上的人事分类广告)。

4.不合情理的广告(如高薪月入数万元、免试、免经验等)。

5.利用电子信箱号码及电话招聘。

6.招聘启事上的联络电话是手机的。

在确定前往面试前,应该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摸清公司底细。

1.弄清楚对方公司名,公司提供的职位、面试时间、公司地址、联系人及电话,并且要记在纸条上。一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直接以电话探问公司背景、经营项目、员工多少及工作内容。

3.如果是在求职网站上投的简历,面试前,上网查看一下该公司的情况,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并和从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进行比对,以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你没有向其投简历而让你去面试,那就要准备“闪”了。

4.如果是透过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求职,应先查证其是否为登记许可有案的合法介绍所,可以到相关网站中查询是否登记有案,并查询公司营业项目。

5.上网查询是否有企业网站,如有可先大致浏览了解。

6.面试通知让你到某个地方后派人接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 留意面试情况

面试当天应提高警觉,用心观察面试地点及场合的情况,一方面为保障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可藉一些小细节观察该公司是否正规。

1.赴面试前应向亲友详细交待面试的时间地点。

2.面试前提早十分钟到,先观察一下面试地点附近的地理环境与对外通道。

3.有无保安、门卫。

4.有无公开的公司招牌及张贴告示各类登记证书。

5.是否位于旧工厂房、偏僻无人之处或住宅区。

6.面试地点非招聘启事上的地址。

7.巧避求职中的欺诈和陷阱。

8.面试时,不轻易吃对方提供的饮食点心或饮料。

9.若需缴交证件则只交复印本,不给原件,不签名盖章。

10.评估薪资是否合理,高额酬劳未必是合理的报酬。

11.凡是要预缴费用和保证金的必是陷阱,立即“闪”。

12.不需面试、考核,仅先缴纳报名费或保证金的就业机会。

13.观察办公室隔间及员工座位的布置( 私人物品越多,表示员工对该公司较有向心力 )。

14.为确保自身权益,清楚询问工作内容与劳动条件。

15.是否有试工或试用的不合理要求。

上一篇:职场生涯早规划 下一篇:前卫女骑师:马背上的另类金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