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完善

时间:2022-10-03 10:59:30

浅谈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完善

【摘 要】科技迅恩猛发展给当今社会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又因为科技的过快发展导致了很多环境问题,由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所引起的环境侵权案件经常发生。文章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理论为基点,试图从不足中找到有效途进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

【关键词】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在立法上尚存有不足的地方,归责原则在立法上相互矛盾。关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所需要的具体方法和标准,我国立法也尚未予以明确,这使得我国在保护环境、保障环境侵权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以及追究环境侵权行为者的责任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立法思考显得尤为必要。

一、明确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第一,环境侵权不应以违法性为前提。以行为的违法性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与无过错归责原则的精神相悖的。所谓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造成了损害事实并且没有法定的责任承担阻却事由,侵权人都应该承担责任。无过错责任的适用是为了解决其所产生的环境损害问题,以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害。我国环境立法时,确定其基本原则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其目的也是在于遏制和减少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和其他公共利益,由于环境的社会妥当性,立法时用了 “防治”而非”禁止”一词。

第二,无过错原则的适用范围应该扩大。德国《水利法》第12条第1款规定:如果连续的无限制的使用水可能对公共供水造成严重损害,可对执照加以限制或予以吊销。在此情况下,可以判处赔偿。通过对外国法律关于环境侵权无过错原则适用上存在的优越性分析,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与立法现状,我国法律也可以对此予以借鉴,使无过错责任原则不仅在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侵权案例中,同时也适用于生态破坏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中,这样可以同时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公民的环境权益,促成双赢局面。

第三,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应该有明确的条件。环境侵权问题已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各国关于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确定也各不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扩大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无疑可以有效保障受害人的损害得到补偿,但是为了平衡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当性与受害人的环境权益,有必要对过错原则的适用条件加以明确的限制。结合国外其他国家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规定,我国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国家的立法,采取区别对待的做法。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一些环境破坏所致的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我国应在民事基本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各个单行法中确立归责原则,完善这些规定中一些不足的地方。只有限制条件明确,才能体现法律的明确性、严肃性,从而实现法律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二、明确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的适用

学界对于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毫无疑义的,而对此主要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在民事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客观必然的因果关系,那么侵权行为人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换言之,无因果关系则无责任承担。在对因果关系进行认定时,传统民法不仅要求受害人对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和必然的联系予以证明,还要求其提出证明的同时出示直接的证据。为了公平公正的确定行为人的责任,这种要求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环境侵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的科学性判断不能像传统民事民法侵权责任中那样严密,如果过于追求对因果关系的严密论证,势必会导致受害人得不到及时的损害补偿救助,也势必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行为与导致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存在一定特殊性,要想准确证明这种因果关系,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技术或者专业水平的限制是不能够实现的,因此许多国家都采用推定这一方法来确定因果关系。之所以研究因果关系,是为了环境侵权案件的司法实务中对因果关系的认定提供理论支撑。虽然因果关系本身具有客观性,但人类对其认知却是主观的,对具有客观性的因果关系认定时,必然要受到人类认知能力和现有科学技术水平的束缚,立法者进行立法判断、执法者在进行司法判断时,都要受到其局限性的影响。在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的认定过程中,法的价值判断自然也无法避免的要惨杂其中。而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理论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试图为侵权行为的主观认定建立客观标准。由于受环境侵权特点的影响,受害人对因果关系的证明存在很大的阻力。因此很有必要确定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的适用,且应多种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相结合以适应环境侵权案件的复杂性。此外,还应建立一套相应的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体系,以满足环境侵权的特殊性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随之产生的环境侵权问题也愈来愈多,我国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认定在立法与实践中又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会导致很多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共同发展的目的。发达国家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立法规定与实践操作较我国都有一定的优越性,这对促进我国环境侵权立法的完善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当然,在参考和借鉴西方国家对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经验和教训的同时应注意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走向相结合,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立法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达到保护环境和保障公民相关环境权益的目的,使社会在稳定和繁荣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音.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D].西南大学,2012.

[2] 肖阳.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D].北京化工大学,2012.

[3] 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

作者简介:陈恪玮(1990.08- ),女,湖南省永州人,现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12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研究生。

上一篇:国企纪检监察工作的近况与应对措施分析 下一篇:量刑规范化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