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有活力的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03 10:26:06

浅谈如何打造有活力的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为了实现互动生成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采用多样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敏锐地捕捉课堂互动的信息,从而打造出具有凝聚力和智慧的数学课堂。

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一个有活力的高效课堂,它是师生心灵对话的窗口,它是学生海阔天空的探究世界,它是学生展现自我、享受成功、体验愉悦的乐园,它是师生互动催生智慧的大舞台。

一、活力课堂是师生心心相应智慧碰撞的窗口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可以视作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的平台。课堂不是教师按教案表演的“独戏”,课堂搭建的是互动交往的舞台、开启的是心灵对话的窗口,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是师生互助互学的“共同体”。它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为了实现互动生成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采用多样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敏锐地捕捉课堂互动的信息,从而产生出凝聚活力和智慧的数学课堂。

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我是这样和学生进行对话的——

师:你能不能把18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

A:2、3、9、18 B:1、18、2、9、3、6 C:1、2、3、、6、9、18

师:这三个答案你有什么想法?

生:A没有全部找出,B和C全部找出了。

生:我喜欢B,他可能是这么想的,18÷1=18,那就是1和18是18的因数,再18÷2=9,那就是2和9……,18÷3=6,那么3和6是18的因数。

师:那要一个一个都要除下去吗?

生:不,18除以4不行、除以5也不行,除以6等于3,和前面的18÷3=6重复了18÷7就不用再找了。

生:我喜欢B,因为更简单,我想他是用乘法来思考的,1×18=18,2×9=18,3×6=18,其他没有两个整数相乘是18的了。

师:这样一次能找到的几个因数?

生:是两个、两个找。

师:再请C同学交流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从1开始,一个一个去除的,看是不是18的因数,除以1可以,那就是的,除以2……

师:这几种方法也可以,你最喜欢哪一种?

生:B和C都找完整了,从小到大,都有顺序。

师:要是用B方法来找因数,按C同学从小到大的顺序写,那就更完美了。

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质疑与启迪,可以看到师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学生的思维灵感不断被点燃,课堂中时时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灵光。

二、活力课堂是学生海阔天空的探究世界

新课程目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着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应从围绕学生的“学”来推进教学。学生的需要是探究新知的主动力。课堂教学的探究过程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包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乐于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丰富情感。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

师:谁能读出这个时刻(钟面上指的是3时)。

生:3点。

师:在数学上也叫3时,你们在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生:如果是下午3时在上课,如果是凌晨3时在睡觉

师:为什么钟面上的一个时刻能表示两个时间?

生:一天有24小时,钟面上会出现2个12小时。

师:哪个时间是一天走过2次。

生:每个时间一天都会走过2次。

师:你在哪里看到过时间?

生:钟表上。

生:电视上。

生:电脑上。

课堂中教师利用学生知识的起点与内在的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设计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的探究问题,让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力。知识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来审视,开放学生的视域和思域,让学生充分舒展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翱翔。

三、活力课堂是师生互动催生智慧的大舞台

在遇到问题时,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问题解决策略在启迪中生成,学生的智慧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即用课堂中生发的问题来激发互动。由学生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剖析、交换观点、深化理解;三是交流带“动”。合作交流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时相互对比提出的新问题、新思路,从中互相启迪、自我反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中,教师出示图片1,再出示图片2

师: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吗?

生:变了,把QQ拉长了,与原来的不一样了

教师再出示图片3

师:你又发现有什么变化吗?

生:变了,把QQ拉扁了,与原来的不一样了

教师出示图片第4张图片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变化呢?

生:变了,放大了,可与原来的还是一个样。

师:为什么有时会变形,有时又不变形呢?请同学阅读课本,思考国旗的长和宽都不相同,为什么看上去形状都相同呢?

生:我发现国旗长2.4米宽1.6米,长与宽的比值是1.5,长60厘米,宽40厘米长与宽的比值是1.5,长15厘米,宽10厘米,长与宽的比值也是1.5,它们的比值都是1.5,所以形状是一样的。

师:那QQ为什么两次都变形了,一次没变形呢?

生:因为长和宽的比值不一样了。

生:长与宽的比例失调了。

生:要使形状不变,就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

师:像2.4∶1.6=60∶40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是感悟,比例的意义水到渠成。可见学生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他们生活动经验不同,他们表达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从他们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而教师则是一个引路人。

教师要让学生学有趣味,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首先要给学生灵性。课堂要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释放本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带着机智去感悟文本,感悟人生。其次要把准教材。深入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独特个性,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设计教学思路,做到流程清晰,重点突出。智慧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时目标的细化构建 下一篇:绘本让习作训练如此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