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的“优秀元素”探析

时间:2022-10-03 09:57:21

高校课堂教学的“优秀元素”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优秀课例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出高校课堂教学应具备的“五大优秀元素”:(1)逻辑流畅,思路清晰;(2)情真意切,激情飞扬;(3)巧用设问,提问互动;(4)生活转化,朴素真切;(5)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而在这五大元素中,赋予课堂强大生命力和强烈感召力的是“教学逻辑”与“教学激情”两大核心元素。对高校优秀课堂基本元素的理性分析,一方面为改善高校课堂质量、提升教学艺术搭建一个有效的研究平台,另一方面为广大高校教师提高教学技巧、增强教学效果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参考范式。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 “优秀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06-03

目前,各高校每年度都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讲课大赛”、“听课评教”、“观摩教学”等诸多示范性教学活动。在教学质量筛分、对比与评析的过程中,诞生了大量的优秀示范课例。笔者对这些课例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从中提炼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五大优秀元素”,以期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逻辑流畅,思路清晰

教学的有效性在于逻辑性,而教学的逻辑性是教学的内在美,也是教学的核心生命力。对于优秀课而言,最明显、最深切的一个体会就是“清楚”,即目标清楚、主题清楚、过渡清楚、表达清楚。而这种“清楚”的本质就是教学具有良好的“内在组织性”,即教学内容的顺序、层次、系统符合逻辑规律。因此“逻辑流畅、思路清晰”是高校优秀课堂最鲜明、最重要的典型特征,也是高校优秀教师所具备的一种独特品质。通过反复对比分析,发现高校优秀课教学逻辑的“流畅练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每节课都会涉及到若干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安排,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优秀课在做教学点安排时,并不因循教材上简单机械的自然顺序,而更注重教学点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2)教学点“相对独立”而不是“孤立”。每个教学点都是相对完整的整体,按照“引出课题――展开分析――归纳小结”的基本思路进行,中间穿插提问或讨论均为每一环节服务,步步为营,缜密清晰;而且各教学点之间按照一条主线一拉到底,没有“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拼凑感。(3)承上启下,过渡衔接。教学中两个紧密相连的知识点之间都设计一个很好的“链接点”,通过这个链接点的桥梁作用,自然地将两个知识点串接起来,过渡轻松流畅,没有突然“冒出来”的生硬感与突兀感。(4)完整性与对应性。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首尾呼应。(5)语言表达具有良好的形式逻辑。在分析推理的过程中,广泛存在着“因为,所以”、“如果,那么”、“首先,其次……最后”等鲜明的逻辑外在形式。

二、情真意切,激情飞扬

一堂课精不精彩、能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仅仅依靠逻辑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热情与引导力,是否具有激情与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的氛围与教学的效果。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激情“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体验是听物理系关于“霍尔效应及其应用”的一节课。由于是大学专业课程,需要学习者具备深厚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背景,对于非物理专业背景的听众,理解和接受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在听课之前,已经做好了“打瞌睡”的准备。然而,在听课过程中,听者自始至终却丝毫没有睡意,一直精神百倍,感觉被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牵引着、鼓舞着,“心甘情愿”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卓有兴趣地捕捉教师的一举一动。笔者在课后回忆、反思与斟酌发现,在此堂课中,最具有感染力、号召力、摄魄力的不是教学内容的吸引度,而是教师教学时激扬的热情、澎湃的激情、震撼的豪情,感染着听者、牵动着学生,这也恰恰是教学激情的魅力所在。黑格尔曾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教学热情是最具说服力的雄辩家,因此,“激情飞扬”是高校课堂教学又一闪光的“优秀元素”。对于高校中不同的优秀教师,情绪感染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共性特征。第一,语言起伏,抑扬顿挫。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述方式上往往表现出若干特点:语速适中,不紧不慢,缓中有急,急中有缓,依情绪而变化;声音果断,气势如虹;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另外,往往设有大量的短句排比和叠加词,讲起来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第二,手势引导形象到位。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知道巧妙地利用肢体语言,有意识地设计教学手势,形象到位、准确传神,明显增强了教学的感召力与引导力。第三,目光传递精妙传神。教师讲到关键时,讲到“投入”处,眼睛会巧妙地传递信息,“眉飞色舞,眉目传情”,而这种眼神的交流,无形中将课堂氛围又一次推入高潮。

三、巧用设问,提问互动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引导的过程。持续讲解式的分析或连续缺乏互动的叙述,即便非常精彩,也往往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填鸭感和疲劳感,思维卷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快速下降,课堂参与热情也逐渐冷却下来,课堂往往会陷入一种被动、疲沓、无生机、无活力的消极状态。优秀教师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设问”和“提问”两种策略,巧妙地解决学生连续听讲的心理被动问题。例如,在导人教学环节中引出课题时,有意识设计一连串与待讲内容密切相关的设问,不仅轻轻松松地切人课题,而且让学生不由自主追随教师的思维,使整个课堂节奏积极而活跃。另外,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许多优秀课的一大鲜明特色。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对于许多高校优秀教师,无论是有意识地设计或无意识地经验惯性,课堂中无一例外都包括大量的设问与提问,因为设问与提问“是增强师生沟通,加强学生思维卷入的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总结众多的优秀课例,教学中的设问一般设计在课堂导入、教学点之间的过渡衔接、新课题的引出以及课堂结尾时悬念的设置等处。而提问一般都设计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尤其是对于重点内容的分析、巩固与强化,有时也用于新课题的引入。对于良好问题的设计,典型的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具体情境分析型。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事实性情境或案例逐步分析,得出或验证巩固某一结论。第二种为逻辑上相互嵌套的连续提问。通过由浅入深、层层设问、步步追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优秀教师在教学问题设计时多以“为什么”型的问题进行引导,很少有单纯的“是什么”类型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启发性。

四、生活转化,朴素真切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就是突破“专”的问题。而高校专业课教学,学生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师讲得很流利、很顺畅,

也很津津有味,学生却“听不大懂”,所以“清楚而不明白”往往就成了专业课的一大“特色”。而许多高校优秀教师,尤其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就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个问题。他们在讲抽象深奥的专业内容时,没有艰难晦涩,没有博大精深,而是通俗简约,朴素浅显,形象易懂。通俗点讲,就是“将复杂的事情搞简单了”。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在于这些教师摒弃了用“术语解释术语”的习惯模式,善于将教学内容做“生活化”处理。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知识不是生活的纯粹剥离,也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独立体”,二者紧密相联,不可割裂。因此,“回归生活世界”是提升意识形态教育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优秀课堂“回归生活世界”的策略一般有:第一,生活化的语言。自然平实,交流互动性强。第二,生活化的实例。教学中使用大量与生活、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具体形象、朴素真切,丰富充盈,非常好理解。第三,生活化的类比。例如,有教师在讲三大产能营养素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时,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就巧妙地利用“电磁炉烧水时,自身也需要额外消耗热能,而且不同品牌的电磁炉自身消耗热能的多少不一样”进行类比讲解,形象到位。独到巧妙的类比,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而且由于“听得懂,有意思”,学生听课情绪盎然,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是由于这种“生活化处理”依赖于丰富的生活阅历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无形中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丰富生活阅历,不断挖掘生活中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教育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五、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幽默是师生关系的剂,是课堂氛围的缓冲剂。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优秀的教师善于运用幽默给课堂带来活力、带来气息、带来生命,给学生带来欢笑、带来理解、带来信心。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活泼风趣的教学风格,往往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趣味横生、轻松愉悦,消除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像一股潺潺的溪流,引导学生沿途观赏到一片片佳境奇遇。虽然幽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助手,幽默的课听起来诙谐风雅、妙趣横生,但是要做到“每堂课让每位同学都有笑声”并不容易。因为幽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机智和智慧的产物,是建立在渊博知识、丰富经验、自信自尊、乐观通达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技巧。纵观众多独具幽默特色的优秀课,幽默的来源形式、表达方式、产生效应各不相同。总体上讲,幽默主要有三种基本的外显形式:语言幽默、体态幽默和辅助幽默。其中语言幽默是这三种幽默形式中最灵活、最富有张力也是最容易产生反响效应的表现形式。而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教学环节,抓住时机,巧妙运用形象比喻、反语倒置、转换移用、虚拟情境等创造独特的语言风格,营造别出心裁的幽默氛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文化的盛行与全面渗透,网络流行语由于构法独特,而且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学生对网络流行语或网络俏皮话有着自然的敏锐和超强的捕捉力,因此网络流行语无疑是一种直接、简洁、生命力很强的幽默形式。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学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此“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是课堂教学效果卓越的必要条件,也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催化剂。高校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幽默,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具备起码的幽默意识。第二,具备良好的幽默技巧。总之,幽默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与积累、培养与修练、尝试与探索。

高校优秀示范课具有诸多的“优秀元素”,而在这些基本元素中,最主要、最核心,赋予优秀课强大生命力和浓厚吸引力的就是“逻辑”与“激情”两大元素。缺少了这两个重要元素,“优秀”便无从谈起,因此,前二者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生命力元点”。而“巧设善问”、“生活化处理”与“幽默风趣”是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助推器,不仅改善了高校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极大地充盈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张力。高校优秀示范课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为高校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提升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借鉴。

上一篇: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困境及其机制优化 下一篇:听证制度:高校学生管理程序正义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