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10-03 09:40:52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情感态度、学法指导、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等方面给予培养。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就目前来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仍然是课堂教学,本文从情感态度、学法指导、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等几方面作了阐述,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情感态度的培养

(1)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的对待中等生和后进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点评时做到公平、公正。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做到两点: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强烈的探索状态,或在探索中找到兴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其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

二、师生关系正确定位

教师不要总是以权威自居,应该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解题的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自己对数学的好奇以及兴趣带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教师要不时地鼓励学生回顾思路,有可能的话让学生进行表述,教师对学生思路中的合理部分给予肯定,并给出适当的帮助。问题解决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让学生对各种思路进行比较,并进行优化。期间,教师以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以传授者、权威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走向对他们来说最佳的思路、方法。

三、重视学法指导

数学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载体,解决数学问题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将学生的“已有发展区”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只在学生完成“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中起指导作用。而在这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需要首要解决的,下面就这两方面谈一些具体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初,由于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扶和引,为此在学生精读教材之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导学提纲”将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简洁的重演于课堂,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生学习了某一知识点后,列出学案,学案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课本知识点,二是例题解决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三是学生提出的更优于教科书上例题的解题思路,四是学生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将教师要教的知识变为学生自己去探索他应该学的知识。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怎样学,教学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如何确定研究目标、如何探索发现、如何研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他们主动学习知识,掌握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培养、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始。问题提出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反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创造潜能,而且是其终生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要在课堂上留有时间和机会,允许学生提问。其次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要求学生将课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透的内容整理出来,提出问题;二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学会提问题,每节课练习提一两个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三是让学生在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最主要的问题,提高提问的质量。再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做好示范,问中有导,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其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例如针对已学过的命题,考虑它的逆命题是什么,否命题是什么,他们还是真命题吗?通过想这些问题,学生的思路逐步打开;其二,改变条件,提出问题。针对已学过的公式、法则,改变前提条件中的某一个,思考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充分利用练习,改变一个或几个条件观察题目的结论发生什么变化,根据各种改变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的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此法提出许多问题,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让学生自己提出教师想要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将来如何应对新情境、解决新问题。

四、真诚的鼓励性评价,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因此,在课堂中老师不要表现出焦虑、烦躁与愤怒等情绪,相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老师以和蔼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即使他是“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学生得到了老师真诚的鼓励与引导,不仅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本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信任,使他们战胜自己的信心,敢于尝试未知的知识,有了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精心创设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探求兴趣的情境,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建立真诚亲切的师生关系,对需要研究的问题与学生商讨,信任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把学生的学习心态调节到主动思考的敢问、善问的状态之中。这样的氛围保证了教学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意识和创新的心理趋势,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在乐学、爱学、善学、动手、动脑的自主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和发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贵州傩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下一篇:浅析贵州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