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10-03 09:01:48

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

2006年,中国社科院博士后国情调研组对北京、山东、重庆、广东、河南、安徽、山西、大连等省市的32所职业院校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对1万多名师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300多名师生进行了实地访谈,获得有效问卷10020份。

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挑战

(一)对职业院校的作用认识不足,职业教育的发展受严重制约

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职业技术教育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二流的教育”,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或者第五批次,高职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考生争相读一本,不愿意第一志愿报考高职院校。

对学生的问卷调研发现,各类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毕业院校歧视视为就业的主要障碍。学生的担心,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二)职业高等教育定位不准,与普通高等教育交叉重叠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对于什么是职业教育没有界定清楚,许多人认为,普通大学教育是培养“白领”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培养各种层次技术工人的教育,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实际上,职业教育应该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获得某种专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达到就业的目的或就业后提高的一种教育。因此,职业教育不应局限在中专、大专层次,而应涵盖教育的各个层次。

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部分专业实质上属于高职教育范畴。在原国家教委主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明确的504种专业中,有91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几乎一致。由于职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交叉重叠,也导致高职院校在从专科层次升为本科层次后,为节约教育成本,教育模式往往转向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失去了职业院校的特色。为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教育主管部门只好严格控制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但这样做,又制约了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准确界定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

(三)职业院校资金缺乏,办学条件同普通高等院校差距大

目前,国家对普通大学招收的每个学生都给予一定补助,但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却不予补助,各级政府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也很少,甚至主要依靠社会办学,各类职业院校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尽管当前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例如,“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4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但由于基数太低,投入有如杯水车薪。各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普遍不高,尤其是经费投入政策难以得到落实。据统计,近些年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的趋势。

由于缺少资金,导致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普遍不好。职教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严重短缺,软硬件都跟不上,不少学校缺教室、寝室、食堂、师资和设备,影响了正常教学。有些学校只能以收取的学费维持学校的经营,导致出现乱招生、乱收费、师资短缺的现象。

(四)职业院校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突出

当前,职业院校老师的来源日益多元化。调研发现,有47.1%属于“毕业分配、求职”,36.1%属于“学校社会招聘”,4.1%属于“毕业留校”,2.8%属于“企业推荐”,有9.9%属于“其他”。在专兼职方面,有89.3%的老师属于“专职老师”,有10.7%属于“兼职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接受调研的老师在回答“您在企业或单位从事过与现专业有关的工作多少年”的问题时,有62.9 %的人回答“没有”,有19.2%的人回答“5年以下”,只有17.8%的人回答“5年以上”。教师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难以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新加入的教师,尽管学历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弱,其从教之路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这是职业技术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建设薄弱,专业设置滞后社会发展需要

接受调研的职业院校学生有70.5%没有获得任何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一项资格证书的有17.7%,获得二项资格证书的有7.7%,获得三项资格证书的有3.0%,获得四项及以上资格证书的有1.1%。在技术等级证书方面,接受调研的学生有67.5%没有获得任何技术等级证书,20.7%获得一项技术等级证书,8.3%获得二项技术等级证书,2.8%获得三项技术等级证书,0.6%获得四项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改革和能力教育亟待进一步推进。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一)给予职业教育与普通院校同等待遇

一是明确区分职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功能,以改变目前二者培养目标相互重叠的状况。特别是要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给予职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同等的待遇。

二是尽可能不用“某某职业学院”等带有歧视性的称呼,应以行业特色及社区学院来命名。因为,从本质上说普通高校也是一种职业培养。这样就可以给予职业院校及其学生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是改变目前招生中由行政下达招生计划的状况,允许职业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规模、师资力量、高考生源情况,适当扩大或缩小招生规模,逐步实现招生计划由“省教育管理部门定”过渡到由“学校和市场定”。使职业学校的招生“入口”和毕业“出口”都走向市场。

四是建构适合职教特色的职教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实行以职业技能为主和以论文为辅的参考标准,完善“教师”和“工程师”两种并行的职称评审体系。

(二)建立H型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双线制”高等教育体制中,应允许具备条件的职业高等院校设置职教本科、研究生培养层次,并可与普通高等教育在本科以上层次交叉,形成H型结构,即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升入普通教育体系的机会,而普通高校的学生也可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当然,在职业院校设置研究生培养层次,须经过严格的评审。

(三)从教育公平出局我国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就业地也集中在大中城市。职业高等院校如果也集中在大中城市,就会造成所培养的人才难以就业的问题,而急需大量实用型人才的县市以及广大农村又难以吸引到所需人才。因此,要改变办学思路,把职业教育前移,逐步改变目前大学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状况,缩短学生与学校的距离,降低上学成本,消除城乡差别。

(四)加大和加速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首先要承担起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第一主体的责任,切实加大职教投入。特别要增加职业院校实习训练基地建设、师资培训、专业设备投入、技能人才培养的专项投入。从而在教育投入方面,逐步达到同普通综合性大学一视同仁的程度。同时,激励社会力量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尤其要鼓励企业参与办学,走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新路子,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

(五)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政策机制。一是加快调整专业方向,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一致起来。二要落实职业资格的确认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就业。三要重视职业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确立职业教育也可以继续深造成为一流专家的双线制体系,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流向职业教育,让更多的人通过职业教育成才。

(六)实施“援助职教行动计划”

建议实施“援助职教行动计划”,可参照“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干部到基层及西部挂职”等行动的工作模式,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及有吸引力的政策,吸引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到职业院校从事一至两年的任教活动,特别是推动大批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博士、博士后及退休的优秀专家到职业院校进行智力支持。

(执笔:潘晨光、娄伟、李萌)

上一篇:三个管住、三个放开 下一篇:正确认识当代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