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校园传承的可行性

时间:2022-10-03 08:54:09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校园传承的可行性

摘要:近期,湖南省共公布了38所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名单。鉴于湖南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河北省如何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展可行的校园传承,本文将以“常山战鼓”为例,笔者将做三点讨论:一、以常山战鼓传承人为代表的团队进高校、中学、小学等各类别学校进行演示、演奏,进行科普类的传承。二、以高校的音乐系(学院)为主要阵地,进行课堂性的教育教学,并列入教学计划。三、在高校中,以所有的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素质拓展领域的兴趣延伸活动。

关键词:常山战鼓;非遗;校园;传承;方法

自2003年起,我国开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对于长久以来生存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能力更有责任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利用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教育工作,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近期,湖南省共公布了38所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名单。韶山学校、白关学校分别将韶山山歌、如意剪纸等“非遗”传承项目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河北省正定县的常山战鼓历史悠久,是河北省第二批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鉴于湖南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我们如何将常山战鼓开展可行的校园传承,笔者将做三点讨论:

一、以常山战鼓传承人为代表的团队进高校、中学、小学等各类别学校进行演示、演奏,进行科普类的传承

2013年12月,正定县南牛乡邀请常山战鼓传承人之一的张书社作为顾问在南牛乡12所中小学、1300多名师生中开展“常山战鼓进校园”活动。正定县弘文中学自2006年起将常山战鼓引入校园,作为了学校音乐课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并积极参加省、市、县的各类活动。常山战鼓适合在校园中进行演示演奏传承是因为:1,学校中有硬件资源优势。不论学校的类别,所有的学校都建设有操场,操场适合于进行常山战鼓的室外表演。2,学生在正常学习期间,集体观摩欣赏常山战鼓的演奏,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调剂学习紧张程度。3,有利于学生增长课外知识,学生们实地观摩欣赏可以认识并了解各个打击乐器的形状以及音色。4,以常山战鼓为范例,进行民族音乐类的欣赏,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民间锣鼓以及民间音乐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性。5,小学为起点的广谱性欣赏,可以让学生们从小就树立民族意识,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6,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历史荣誉感、责任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二、以高校的音乐系(学院)为主要阵地,进行课堂性的教育教学

在高校的音乐学院中,无论学生所学哪一种专业方向,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已经系统的学习过音乐理论知识,有一定的音乐功底。那么,在没有任何旋律乐器而只有以节奏变化为主、肢体表演辅助的常山战鼓演奏中,高校的音乐系(学院)学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他们只需要在单鼓、大钹、铙等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上加以学习和训练,并且为之进行合奏和队形的排练,因此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对于有深入学习意愿的学生,我们可以帮助其深入的掌握这些技能,甚至使其成为常山战鼓的大学生传承人。如果能够在高校的教学课程方案中增设常山战鼓的课程,那么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作为一种资源正式的引入到大学教学之中,这对于大学音乐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常山战鼓的传承都是双赢的。这种传承方式是时代背景下的新探索,符合河北省文化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国情。另外,由于高校的音乐系(学院)的学生在就业时,有数量不小的毕业生会成为中小学或者幼儿园的教师,那么只有他们在接触、学习常山战鼓之后,才会为下一代学生接触和认识常山战鼓提供更高的可能性。

三、在高校中,以所有的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素质拓展领域的兴趣延伸活动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接触或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例如:交谊舞社团、吉他社团、轮滑社团等等。我们也可以在高校团委和音乐系(学院)的帮助下,成立“非遗”社团,以音乐系(学院)的学生为点,向爱好和有兴趣学习非遗项目的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扩散式的覆盖。由于常山战鼓的演奏和学习要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为基础,所以这种操作模式必须要以兴趣为基点,先以欣赏和了解常山战鼓为主,慢慢的渗透音乐基础理论和常山战鼓的演奏技巧。同时在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的音乐系(学院)学生帮助下,一对一、手把手的把常山战鼓的演奏技巧传承到每一位有兴趣的大学生身上。当然,这种传承只能以兴趣为主,属于广谱性的传承,毕竟其他院系的大学生没有音乐功底,他们在学习和演奏常山战鼓中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只有这些大学生参与进来,常山战鼓的传承才能更加全民化、大众化。当然,以上讨论的可行性方法也有难点和阻力:虽然高校中并不缺少热衷于传统文化、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传承人的大学生群体,但是缺少的恰恰是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他们真正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的领路人。因此,面对当前地方高校普遍缺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现象,政府和学校如何从政策的制定和利用现有人才整合课程体系,真正发挥教育作用和学校阵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期待突破的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小军.河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研究[J].音乐创作,2014,06:156-157.

[2]胡远慧,张珺怡.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音乐时空,2016,05:15-16.

作者:刘双磊 单位:石家庄学院

上一篇:校园文化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下一篇:茶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