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起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时间:2022-10-03 08:48:56

浅谈如何激起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等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一、抓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接触过许多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物理环境中,让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但必须注意举例要恰当、典型,语言要简练、生动。

二、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鸡蛋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弹簧软垫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试着去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使组织教学水到渠成,还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物理学史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喜欢的物理不再是那么的“难”

物理学的一个公式、一条定理后面都隐藏着一段血与汗的历史,这里既有慷慨的悲歌,又有胜利的喜悦,学生从中受到震憾、鼓舞,也可以在意志、品质、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培养,同时还能得到科学名人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方法的熏陶。如讲到放射性问题时就讲居里夫人,就讲她“跨越百年的美丽”(光明日报),讲到阿基米德原理时,就讲他如何辨别皇冠真伪,讲他临死不惧,坚持真理的一身正气;讲到电磁感应时,不妨讲一下法拉第由“电既能生磁”进行的逆向思维“磁必定也能生电”并由此进行的艰苦不懈的追求。中学生记忆力强,长于形象思维,作为物理教师,要有现代包装技术,要善于把比较枯燥的知识内容裹上一层薄薄的糖衣,让学生吃得甜,嚼得香,变厌学为乐学,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四、以良好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应该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了惯性概念后,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能使兴趣因诱导而产生,更能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唾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六、制造“矛盾”,让学生对物理“欲罢不能”

充分利用实验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迷”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迷”是内化的起点,从外部诱因看,要千方百计创设使学生不断迷在某种特殊活动的境界。“悟”则是内化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实验的趣味性。如能用好的实验手段,创设使学生处于迷惑不解的求知状态,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纸盒烧水”这个实验来说明沸腾需要吸热;“一纸托千斤”来说明大气存在着较大的压强;“竹子生根”说明竹筷与米粒之间存在着静摩擦等等。这些实验与现象往往和学生猜想的有所不同,更能收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效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相信是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

上一篇:从批到改 有效整合 下一篇:读写结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