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时间:2022-10-03 08:48:06

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高中历史,许多同学很喜欢,有兴趣,但同时也感到苦闷――历史知识太多太复杂,多得难于掌握而易忘记,杂得头晕眼花而易张冠李戴。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接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第一,要在理解上下功夫,理解性的学习记忆。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丢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第二,要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掌握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掌握,主要方法有:

(1)构建知识结构法。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遇到较多的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会议。我们可以根据该知识的一些要素来掌握。如“历史事件”涉及“时间”“背景”“目的”“性质”“简单过程”“结果”“影响”等。“影响”又可以分为“积极方面”“不足方面”。“历史人物”涉及“姓名”“时代”“事迹”“影响”。运用这种方法就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掌握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又可以加深认识。比较法是历史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或相近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掌握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外国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等等;世界近代史里的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学习法。联想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到清设台湾府进而为台湾省,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1895年台湾被割,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持续50年之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如学习《亚洲革命风暴》就可联系《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掌握。

(5)串字法。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关键字词即可。如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可简化为“枪声、宣言、大捷、投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教材内容。

第三,运用政治课所学原理指导历史学习。俗话说“政史不分家”,就是说政治和历史联系很紧密,历史给政治提供素材,政治将它归纳提升为原理。所以,政治课所学原理是可以用采指导历史学习。如,在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时,就可以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理论,轻松的学习把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在学习哥伦布、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时,如果坚持采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其放在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就能发现其对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之处。

第四,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中国大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曾说:学习文科,比如说历史,学生要真正学好,就一定要努力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让思维动起来。高中阶段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能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回答和解决历史现象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但要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必须要经历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

总之,在学习、把握历史知识时,方法有很多,不胜枚举,但只有经历过“思”、“想”、“用”后,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能学得更加轻松愉快,将书本知识迅速而有效的转化为自己的,最终学好历史。

上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