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新课程特点及教法

时间:2022-10-03 08:13:22

浅谈英语新课程特点及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更新观念是用好新课程的保证。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自觉转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新课程的优势特点,以突出教材的交际功能为主线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尽快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特点,解决教材新与方法旧的矛盾,学会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变“不适应”为“适应”,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一、新课程的优越性

1、新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和“促进学生发展”等理念实际上倡导的就是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和英语教育的每个环节都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教学上要结合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把着重点放在学生整个身心的发展上。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人,有着千变万化的差异。个体心理、个性人格发展的差异,以及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都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新课程知识点带有前瞻性和重复性

新课程《新目标(英语)》采用了循环式编排方式,类似的内容安排在几个不同的教学阶段,但它们逐步加深、扩展,大大加深了词语的复现率,符合记忆、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中出现了宾语从句和现在完成时态,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出现,但句型难度一次比一次加大,而且这些句型是通过有实际意义的情景介绍给学生的。学生通过反复接触、练习,逐步达到熟练、正确地使用语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相应地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不断重复、加深,直到最后掌握。

3、新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中,双基不仅仅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及分析和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有关功能的学习目标有如下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用英语进行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总结规律,在交际运用中学会使用英语。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增强了学英语的自信心。

4、新课程注重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和应用,加大英语口语教学力度,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佳手段。新课程在这方面的特点尤突出。不再是单纯地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即考虑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要素,更考虑语言的功能,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强调阅读课文是为了培养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学习和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

英语交流中的困惑,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与寡,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新教材注意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除了旧教材中有关中英文姓名的差异、接受礼物时的差异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目标(英语)》九年级课本中,还对比介绍了东西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礼仪风俗,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还让学生了解了不同国度的人文风情。

二、探索教学方法

1、培养兴趣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简捷、有效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同时,继续采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学手段,如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开展“默写单词、背诵句型”的竞赛等,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意领域里,我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如此不断努力,一个个目标实现了,积小胜,成大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大、更持久。

2、创设情境法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的。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状态。如建立课前2分钟用英语提问值日生制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利用实际生活情景,模拟交际情景,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充分运用任务性教学,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3、戏剧表演法

为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同时也突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在教对话时,我有意识将其排成小短剧,并配以简单的道具,创设出一定的语言环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提高学习兴趣。这种练习不但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4、直观教学法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在教学中,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电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

5、活动能力法

进行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扩充知识,是为了发展英语思维、培养交际能力。首先,我通览全学段英语教材,精研初中课文,然后,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分单元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如练唱字母歌及英语歌曲;猜谜语;背诵小诗;模拟会话;讲述内容简单的小故事;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活动多放在课内进行,有些活动还可放在课外进行。

这些活动与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相配合,又相对独立自成一个活动课体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如此安排,克服了课外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了活动效果,真正使课外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上一篇:开放学习空间加强主体实践 下一篇: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趣味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