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时间:2022-10-03 07:34:15

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目前,社会处在转型期,不仅是教育本身,整个社会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而有些变化,特别是一些观念的变化,往往令教师无所适从。我国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滞后,学校被迫背负无限责任,让很多中小学教师不堪重负。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理应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既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要加强校园内部的管理和教育。

一、制度治师是关键

通观全国,大部分地区目前教师队伍管理的现状是:制度缺失,约束缺失或是落实缺失。其结果是助长散懒之风。“人是有惰性的!”,荀子说“性本恶”,无规矩不成方圆,缺乏制度约束的团队注定是乌合之众。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落实,是教师队伍管理的关键所在。

《纲要》指出:“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严格教师的资质,从源头上把好入口关是显然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从机制上确保从业教师自觉提高业务水平,教师队伍的素质才能不断优化。否则,即使入行教师原来素质很高,没有机制和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教师队伍的素质也会不断下降。我国高校办学质量备受质疑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教训。严进宽出,导致学生学习、科研不努力,大学教育质量每况愈下。同样,目前教师队伍也是严进宽管、严进难出,教师没有约束,高枕无忧,难免动力不足。因此,教师队伍的管理既要管理“入口”,也要管“出口”,更要管过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和贯彻执行。

二、以人为本是途径

教师队伍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特别是随着组织的扩大。但是,如果只有冷冰冰的制度,干群关系紧张,队伍内部不和谐,教师队伍也就缺乏凝聚力和活力,也难以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在实施制度管理的过程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教职工予人文关怀,是有重要意义的。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落到实处,就是在管理中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注重“尊重、培养、信任”,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帮助,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培养,生活上照顾”,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事业凝聚人。学校领导要心系教师冷暖,力所能及地为教师排忧解难,如关心教师家属的就业,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子女入学问题等等,处处体现学校的关爱,增强了教师的归属感。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落到实处,还要大力推行“民主与制度融合”的学校管理模式,具体来说:一是用民主产生制度,二是用制度保障民主。学校应落实教代会制度,依法推进校务公开,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保障教职工的民利,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确保制度是通过民主的途径产生的。但同时要注意,民主不是自由主义,不是随心所欲,要用制度规范民主。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落到实处,更要努力体现制度的人性化。传统学校管理制度只局限于约束和规范,甚至于控制和限制,是不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的。现代教育管理学认为,在学校管理活动中,除了发挥严密的组织机构、计划和严密的规章制度等管理作用外,也要特别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包括意志、感情、情绪、心态、形象等在管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潜在的自尊、自信、自控、自强的意识,通过群体共感与共识,为学校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建设优良的教师队伍,在制度建设中必须体现人性化管理,也就是说,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具有人文性特征,制度的创立不是限制人,而是发展人,管理制度的创立过程,是学校人文环境的塑造过程。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的“五心合一” 下一篇:让爱温暖阳光照不到的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