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优化整合

时间:2022-10-03 06:44:33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169-01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现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优化整合的几点思考简单的谈谈:

1.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原则

1.1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1.2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任何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1.3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1.4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2.1 整合教学内容,凸显数学意义。新课程标准提倡要科学、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起飞的平台和基地。显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要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显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再闪烁两下,显示"边",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角的定义以及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好一个角,通过画角层层拨开角的面纱,整节课就融为一体了。只有这样,数学课才能内涵丰富,充满数学味。

2.2 整合教学形式,寻求更多生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对称图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运用空间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套较为实用的形象化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中,我先利用《几何画板》教学软件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就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也活跃起来,学生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轴对称的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更容易识记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学科整合

3.1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引入情境,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传授创造良好契机。

3.2 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成功地实现了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是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3.3 善用交互,增强学生的练习效果。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它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而且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既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减少教师重复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真是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优化整合的几点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上一篇:浅谈圆锥曲线试题的命制 下一篇:试论10kV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故障处理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