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伙伴”网络语言现象及其社会文化心理

时间:2022-10-03 06:00:22

浅析“小伙伴”网络语言现象及其社会文化心理

摘要:“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成为今年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无论是在娱乐节目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开始纷纷模仿,其中亦不乏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引用。本文主要从该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整理,由此分析出其中反映的网络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小伙伴;网络语言;社会文化心理

一、起源

2011年11月14日,新浪微博网友“苏隐衡”,在其新浪微博发表了一篇微博。内容中描述:“风中凌乱了!学生发散起来地球人都阻止不了了!我觉得我压根不配当这朵奇葩的老师!请看: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老娘只能说一句,我也惊呆了……”,其中配图为一篇端午节由来的小学作文节选照片。故事惊心动魄,情节元素包括校园友情、屈原、国共大战以及万岁什么的。作文以逆天的想象力,将屈原“化身”为现代英雄,与敌军展开惨烈的肉搏,最后跳河,壮烈牺牲,然后作者写道“听了这个以后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句话作为网络流行语迅速传播,短时间内成为了热门话题。①

二、发展

2013年6月21日,暴走漫画出品的《暴走大事件》第七期中,主持人王尼玛在节目中连续多次引用“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用以表示惊讶与讽刺。2013年6月28日,在百度贴吧“爱粽不粽吧”中,网友“水冥伶”(推断和微博作者为同一人)发表了一篇名为《开个贴说说我这几年的小学教书生涯,顺便贴几张学生的奇葩作业》的文章,其中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作为“镇楼图”。

之后,暴走漫画和百度贴吧多次引用这句话,用于表示对某件事情不可思议的惊讶或讽刺之情,“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迅速走红网络,众人纷纷模仿。如“国足逆转,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②大学生群体更是将这句话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大家平时生活中都使用的微信上,大学生都会互相称呼自己的同学朋友为“小伙伴”,而之前较为流行的“亲”被取而代之了,“小伙伴”这种更加亲密的称呼在大学生中大受欢迎。

三、特点

(一)温暖亲切

小伙伴,我们一起去玩耍吧!看到这句话,是不是觉得非常亲切?因为网络空间上的交流主要利用文字,对于文字的感受,主要依靠的是主观体会,所以一些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方式,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亲切的渴望,让人们感受到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是不再冷冰冰。此外,“小伙伴”听起来更加亲切,让人们更能感觉到彼此似乎是一起长大、一起做游戏的好朋友。

(二)轻松明快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他们更希望通过一种轻松、诙谐、流行的话语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小伙伴”这种人们之间相互称呼的方式,更具有一种轻松、明快的感觉,有时还具有一种调侃的效果,使人们在日常充满压力的生活中,心情得到放松和舒缓。

四、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网络语言的受众主要是青年网民群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网民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追求趣味

人都有追求趣味的自然需求。人们都喜欢听发生在身边的有意思的故事、新闻;人们都喜欢看有趣的画面、电影、杂志等;人们都乐意拥有充满情趣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网络交流上,这种追求趣味的心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小伙伴”这种亲切而富有调侃的称呼,正是人们喜欢的一种具有趣味性的网络用语。

(二)追求新奇

多数网民都很年轻,不喜欢遵循传统,不爱用“老套”的表达方式,总想求新求变,而网络媒体给年轻一代提供了一个追求时尚、反对传统、求新求异的表现舞台。有些网络词语是由于年轻人受外来文化影响而追求时尚、新鲜的产物。网络用户一般是受过较高文化教育的青年人,他们经常接触港台或日韩流行文化,使网络语言中产生了众多新奇另类的语言。比如“表酱紫”就是港台地区所说的“不要这样子”的音译说法,人们直接将音译形式拿来作为网络用语,女生使用的情况比较多,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撒娇的语气。

“小伙伴”是不同于以前“亲”等新兴的一种网络称呼语,人们早已厌倦了单调的“亲”这一种称呼方式,“小伙伴”的出现使人们感觉很新鲜、很特别,满足了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需要。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早已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感到厌倦了,人们更喜欢新鲜刺激,不走寻常路。

(三)从众心理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是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表现为个体的意见、行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符合。比如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吃饭,而我们对那里的饭店又不了解,在有几家饭店让我们挑选的情况下,我们肯定会选择人多的饭店吃饭,这就是最普遍的从众行为。“小伙伴”起源于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后来暴走漫画和百度贴吧多次引用,使其迅速走红,人们便纷纷模仿,表达自己惊讶或讽刺之情时,都会使用“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句话。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人们之所以从众,一方面因为网络语言新颖时尚,符合了年轻人的口味;另一方面,因为自己能更好地融入到群体中,网络使用的主体是年轻人,听懂自己群体的话语,并会说这些话语,才会让人产生安全感。

(四)宣泄压力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种生存压力,这时人们就需要适当地宣泄各种烦躁、压抑、郁闷的情绪。宣泄情绪的渠道很多,如与人倾诉、心理咨询等,但是这些方式都存在时间、空间等诸多限制,而网络交际都是匿名的,它隐藏了人们的姓名、性别、职业、职务等身份标签,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发帖、留言等方式无所顾忌地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压抑,而不必考虑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作为交际工具,网络语言折射出了人们宣泄压力的心理需求。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勾勒出了中国的时代表情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生活侧面。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而不同的流行语又是社会现状的投影。很多流行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昙花一现,这是网络语言所特有的,也显现出网民强烈的从众心理。

网络流行语是词汇丰富发展的一种方式,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大众情绪表达的通道,当然,由于流行语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包括着大量糟粕,除了需要通过网民自身有效的筛选和鉴别,还需要大众传媒审慎把关,严格使用,使流行语得到合理的疏导和健康的发展,防止传播低级趣味,拿无聊当有趣。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碧海风.我和小伙伴们惊呆了[EB/OL].[2013-07-07].http:///link url=jN9eSUbN5hIMHdxiWnLDzQSjR6h TlYUuhM8DedeCYPqVnqU-ISXbHx0eTiLeaLU4WdRM63WbA37ZogmhX 5dAV_

[2]于兰祖.网络语言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J],滁州学院学报,2009-12,11(6):16-18.

[3]潘秀梅.从网络语言看大学生的文化心理[J],华人时刊(下),2012(7):112-113.

[4]宋凤龄.从网络语言看网络文化现象和社会心理[J],当代教育论坛,2011(2):75-76.

[5]谭飞.网络语言构词方式与用词心理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2-4,14(2):229-232.

注解:

①《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百度百科http:///link url=nIuMMYnXIWWHXftjZV5VoGC96yUVMsppfVkWGOaKN3jHliLFgi2fQ ylY3GntyfX7OfZ2N4rdbtWZuNQfIUQ2Qq,2014年2月17日.

②《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百度百科http:///link url=nIuMMYnXIWWHXftjZV5VoGC96yUVMsppfVkWGOaKN3jHliLFgi2fQyl Y3GntyfX7OfZ2N4rdbtWZuNQfIUQ2Qq,2014年2月17日.

上一篇:我国旅游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文献综述 下一篇:介词“在”的意象图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