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在”的意象图式分析

时间:2022-02-10 02:47:17

介词“在”的意象图式分析

摘要:意象图式最初的产生是源于我们的身体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介词“在”的意象图式主要分为介词“在”的上―下图示和介词“在”的容器图式。对于介词“在”的多义性,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观点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意象图式;上―下图示;容器图式;隐喻

“在”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它有动词、副词和介词三种词性,其中介词是由动词逐渐虚化而来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介词的词义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发展。《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介绍了介词的5种意义。

①生在1899年;②时间定在后天上午;③在休息室里,大家谈的很高兴;④在老张家里发生了一件事;⑤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限制在二十公斤以内;⑥室温保持在二十四道二十六度之间;⑦在大家的救助下,把落水儿童救上了岸;⑧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周的进步很快;⑨这种生活,在他已经十分习惯了;⑩在我看来,问题不难解决。

上面的十个例子,表示了介词“在”的五种意义。①②表示时间,③④表示处所,⑤⑥表示范围,⑦⑧表示条件,⑨⑩表示行为主体。对于介词“在”的多义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介词“在”进行意象图式分析,并且对“在”的不同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一、介词“在”的意象图式分析

(一)图示理论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人体在意义获得中的作用。意象图式最初的产生是源于我们的身体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人们反复的体验、感知外界,不断的概括、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和模式,我们将这些模式和规律称其为意象图式。Johnson 将意象图式定义如下:意象图式是我们感知的相互作用和运动中,产生的反复出现的动态的模式,使我们的经验有连贯和有结构。

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到现在就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比如我们在卧室睡觉,我们在教室学习等,甚至人类的自身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维容器,我们吃饭、呼吸、喝水,可见意象图式与空间概念密切相关。本文认为最常见的意象图式包含上―下、容器图式、路径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力图式等。

(二)介词“在”的意象图式分析

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认为,背景往往被当做确定其它物体运动的参照,背景做为参照点。Langacker 用“射体”表“图形”,“界标”表示“背景”,比如“书放在桌子上”,“书”就是“射体”,“桌子”既为“界标”。本文将引用这两个术语来分析介词“在”的意象。

1、介词“在”的上―下图示分析

上―下图式最根本的身体经验基础是人体的特征,即人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图式反应的基本逻辑是:“射体”在“界标”的上面,“界标”在“射体”的下面。“界标”可以看做是“射体”的支撑。对介词来“在”来说,我们常用方位短语“在……上”表示这种上―下式。如:“小明躺在床上”。“小明”可以看作是“射体”,“床”可以看作是小明的支撑物,是“界标”。

按照射体和界标是否接触,可以将“在”的“上―下”图式分为两种情况,射体与界标接触和射体与界标分离。

(1)射体与界标接触

射体与界标接触即为射体与界标有直接接触的共同的共同区域,射体离不开界标。

【1】 平躺在床上。【2】 病人昏倒在地上。【3】 我在黑板上画画。

【1】-【3】都体现了上―下式射体与界标相互接触,例【1】平躺在床上这个短语中虽然没有射体,但动词“躺”一词就可以表现出施事位于参照物的上方,而且贴在床上。例【2】中“病人昏倒在地上”一定是病人已经倒在了地上,所以这是射体与界标最直接的例子。例【3】中受事为“我的画”,我画的画一定是画在黑板上。

(2)射体与界标分离

射体与界标分离即为射体在界标上方,不接触,没有共同的区域。

【4】灯泡悬在桌子上面

例【4】中受事是灯泡,施事是桌子,即为参照物,这里面一个“悬”字表明灯泡不与桌子接触,灯泡与桌子分离、不接触的状态。

2、介词“在”的容器图式分析

人体自身的生理活动如进食、饮水、排泄等都具有容器的特征,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容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不断的接触各种形态的容器,如房屋、杯子、汽车等。介词“在”的容器图式与其它容器图式一样都包含着里、外和边界三个基本要素。介词“在”常用“在……里”、“在……外”表示这种容器图式。在容器图式里,可以把界标看作是一个三维空间,射体存在这个空间或者射体在这个空间里活动。根据射体和界标的位置关系,我们将其分为完全包含和部分包含。

(1)完全包含

完全包含即为界标完全包含射体,容器中的事物可以完全被融在容器中。

【5】(祥子)把点零钱放在衣袋里。

【6】他把平时翻看的书整齐的放在书柜里,不再去动他们。

例【5】“零钱放在衣袋里”衣袋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容器,零钱放在口袋里之后,就存在了口袋里了,衣袋使物体完全进入其中。例【6】书在书柜里,也可以看作射体完全存在于界标里。

(2)部分包含

部分包含中,这里的界标我们可以看作是开放或半开放的容器,容器的开放性决定了被容物不可能完全包含在容器里,而只能是部分进入容器。

【9】脸在被里【10】书在手里【11】篮子在座位下面

例【9】-【11】中,脸、书还有篮子都不能完全被包含,只会有一部分存在空间里。

(三)介词“在”的多义分析

介词“在”有五种词义,这些词义之间有何种联系呢?下面将从隐喻的角度做具体分析。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从人的生理过程和发展来看,空间概念比时间概念先形成,所以把空间作为词语引申发展的主要来源。对于介词“在”来说也是如此。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只有③④两个意义是涉及处所、空间的含义,所以我们将这个空间意义视为原型意义,其它的非空间意义视为由空间意义通过隐喻手段实现的引申意义。

①②表示时间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范畴都来自于空间范畴,认为由具体的空间领域映射到抽象的时间。这里的1899和后天上午,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容器,是界标,而出生这件事和在后天上午发生的事可以认为是射体。射体存在于界标内,这是容器图式的映射。

⑤⑥表示某种概念范围,这种概念也可以看作是某种容器图式的映射。行李的重量在二十公斤以下、室温在二十四到二十六度之间,行李的重量和室温都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即不可以跑出这个容器之外。

⑦⑧表示条件,“在大家的救助下”“在大家的帮助下”可以看作是上―下图式的映射。落水儿童被救上岸,是因为大家的救助,所以“大家的救助”对落水儿童是种支撑。小周有了很大的进步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所以“大家的帮助”可以看作是对小周的支撑,所以这就自然与上―下图式联系起来了。

⑨⑩表示行为的主体,行为主体分别是“他”和“我”,⑨可以理解为他的意识中承认这种生活,⑩可以理解为我的观点是问题不难。所以“他的意识”“我的观点”都可以看作是容器图式的映射。

二、结语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本文着重分析了介词“在”的两种意象图式分析。对于介词“在”的多义性,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观点来进行阐述。介词“在”的非空间意义,主要是由具有空间意义的上―下图式和容器图式映射而来。掌握这些概念,对于今后分析词义的多样性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曾剑.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介词“在”的意义多元性[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07-109.

[2]邱爱宁. 认知意象图示及隐喻、转喻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2,19:15-16.

[3]郑攀.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汉语介词“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浅析“小伙伴”网络语言现象及其社会文化心理 下一篇:论责任与义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