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

时间:2022-10-03 04:49:4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

摘 要: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文章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着重分析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评价指标 培育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58-02

一、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一般说来,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性: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必须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并为企业带来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企业提高价值活动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和价值创新3个方面。其中价值保障是一种有效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提升是一个提高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地改进,以提高其档次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水平;价值创新是一个创造过程,是真正的核心能力。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看在过去5年的产品销售总额中,有多少用于企业内部的创新。有的企业主要是依靠对现有产品经常性地改进,有的企业则能够不断地开发研制出全新的产品,而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企业。

2.独特性。又称独具性,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所拥有。同行业中几乎不存在两个企业都拥有准确意义上相同或相似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演进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它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企业运作模式、规章制度、员工的素质、能力、概念、行为方式等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因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为企业中的个别人所拥有,更不为其他企业所能模仿和其他竞争能力所替代。独特性和持久性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之上,因而更加不容易被别人轻易模仿、转移或占有。

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支持企业能延伸到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中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它为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即能够从该项能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或服务,使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某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而该项或几项核心技术相互交叉进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最终产品,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创新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能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而多元化战略的成功关键在于同心多元化,这个“心”不是别的,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4.价值可变性。核心竞争力也有自己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这样,原来的核心能力就会变成基本的、一般的能力,甚至完全失去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学习,进而自行创新和在市场竞争中反复磨练,才能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1.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括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技术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它包括企业的R&D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核心技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进行转换的能力和水平。(2)应变能力。企业应变能力是指企业随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消费倾向的改变和技术革新进展而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这种应变能力是使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取胜的关键。(3)组织协调能力。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诸要素,它的作用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巧融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企业组织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转换的效率。(4)企业影响力。反映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培育的对外影响力,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以及企业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美誉度。

2.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原则。为了科学地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对它的评价不能只考虑某一单项因素,必须采用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才能全面客观地作出对核心竞争力的评估。(2)可行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应注意指标含义的清晰度及数据的可得性,尽量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另外还要考虑指标数量得当,指标间不出现交叉重复,消除冗余,以此来提高实际评估的可行性。(3)可比性原则。核心竞争力指标应在企业间普遍适用,其所涉及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可比,既便于企业的横向对比,又便于企业的纵向对比。

3.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R&D能力。企业科技人员比重=企业科技人员总数/企业职工总数。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科技力量和整体科技素质,比例越大,说明企业科技力量和科技整体素质越高。

R&D人员占科技人员比重=企业直接从事R&D人数/企业科技人员总数。该指标反映企业投入R&D人力状况,比例越大,R&D能力越强。

R&D经费比重=企业R&D经费数额/企业销售收入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用于R&D的资金能力,比例越大,R&D能力越强。

(2)创新能力。专利拥有比例=企业拥有专利数量/行业拥有专利总数。该指标反映企业R&D能力的效果和科技水平领先程度。

新产品产值率=同期内新产品总产值/一定时期内全部产品总产值。该指标反映企业技术开发的实绩。

产品和技术领先当时科技水平的程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的技术能力,领先程度越大,产品和技术使竞争对手越难以模仿。

同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技术能力,更新速度越快,竞争对手越难以超越。

企业具有与自己技术有关的产品族。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核心技术的衍生和科技开发及转化能力。

(3)应变能力。应变能力=企业新产品开发率/行业平均新产品开发率。其中新产品开发率=(在研产品数+储备产品数+新产品投产数)/现有生产产品数。

(4)组织协调能力。聚合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聚合力指企业培养企业文化,使企业群体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经营理念从而形成的内聚力。它包括领导班子的团结进取和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因为企业聚合力是以企业为力场的一种动力,它对企业的整体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

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率=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总平均生产能力。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现在生产能力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实现其价值的程度,是企业组织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是指一定时期生产的产品中实际销售的产品数量相对应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

(5)企业影响力。产品市场占有率=本企业对应商品的销售额/同行业的商品销售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

产品美誉度=对企业信赖或有好感的人数/对企业认知的人数。

该指标说明企业产品及服务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的好处。

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核心技术能力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特性,企业核心技术储备水平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基础,也是其核心技术能力的静态表征存量,而对核心技术存量的应用和操作,则涉及核心技术的递增和重组过程,是核心技术能力的动态表现。要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转变对科技进步的认识,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积极引进科技人才。

2.战略决策能力的培育。企业战略决策是企业带有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趋势,才能把企业的核心技术转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提高对信息是企业资源的认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参与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普通人得心应手的工具的今天,企业组织中的普通成员均有可能通过电脑网络系统、报纸、杂志、电视等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提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决策迈向民主化、科学化,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3.组织协调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的培育。传统的工业企业是以管理人员为塔尖,操作人员为塔底,人员结构成塔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事知识和信息工作中的白领职员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蓝领工人数量锐减,从而使人员结构呈菱形。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组织系统的扁平化和分工合作方式的小组化。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改变分工合作与分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步向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系列新的制造和管理模式迈进。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4.营销能力的培育。企业的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营销策略是营销战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都不太重视营销策划工作。有不少企业甚至连营销策划的组织都没有,这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确实转变营销观念,加快企业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企业中逐步建立起以顾客为向导,以价值增值过程为中心,整合营销的各种要素,提高营销整体运作效率和效果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企业不仅要抓好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还要抓好职工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抓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这些都是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总之,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通过一系列连续强化过程来构建的,这一过程可能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企业一旦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就不会因为被模仿或其他竞争力所替代。没有投资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企业,今后会越来越难以进入新兴的市场领域。

参考文献:

1.管理世界,2002(4)

2.中国软科学,2001(5)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钻井公司固井分公司 河南南阳 473132)(责编:若佳)

上一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问题解析及对策 下一篇:强监管\优资源切实提升农贸市场管理质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