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2022-10-03 04:47:30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摘 要:在对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其在文化旅游开发中所具有的优势与机遇,所存在的劣势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战略。

关键词:河南省; 文化旅游;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138-02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各国去欧洲的旅游者中,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在这种背景下,文化旅游正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以及旅游经营者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条件好,在开发文化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作为河南省旅游业重头戏的文化旅游,多年来却发展缓慢,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发展现状于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一、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

(一)文化旅游开发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分析

1、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但观赏性差,参与性不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垄断性,但是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以静态为主,观赏性不强,缺乏参与性。开封“清明上河园”之所以建成后大受欢迎,一年后就收回成本,就在于它以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了鲜活的文化,成为“宋代文化活的博物馆”和“中国古代文化的迪斯尼乐园”。另外,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观光型旅游阶段,没有深刻挖掘资源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2、文化旅游产品种类较为齐全,但缺乏品牌,知名度不够高

为了开发文化旅游市场,河南省曾向海内外旅游市场推出“古都游”、“黄河游”、“寻根游”、“功夫游”等旅游产品,“古、花、根、拳、河”一直是河南文化旅游的几张王牌。建立在特色基础上推出的“大黄河游”,被日本游客誉为“充满野趣与史诗般的辉煌”。 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旅游开发的投入不足,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对旅游景点的区域宣传也不足,中原大地的旅游产品仍没有形成知名的品牌和应有的市场占有率。

3、文化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但旅游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到位

河南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做的不够,文化旅游资源所依附的大环境较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观景点虽多,但娱乐、购物等要素不配套;二是游客活动范围小,饭店、餐厅等接待能力有限,如洛阳牡丹花会期间人满为患,游客食、住、行、游、购、娱都不方便,影响了旅游气氛。三是一些旅游区建设不合理,景点周围都是购物摊点,景区环境较差,影响了古迹庄严肃穆的氛围。

(二)文化旅游开发机会(opportunity)分析

我省经济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旅游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发挥我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三是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以及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有利于拓展国际旅游市场,更好地发挥旅游在扩大开放中的排头兵作用;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利于统一、开放的旅游大市场的形成,激发旅游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五是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民间资本大举进军旅游产业,有利于保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文化旅游开发威胁(threat)分析

1、旅游地之间空间上存在互补或替代的竞争关系

河南省发展文化旅游,其市场威胁主要来自于北京、陕西、山西等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大省旅游产品的替代性竞争。在地下文物的质和量上,河南与陕西难争高下。在文物的利用上,河南与陕西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2、发展文化旅游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

即文化旅游的开发与所在地文化的传承性、国民文化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河南旅游业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而且发展旅游业观念相对落后,旅游专业人才相对欠缺,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很好适应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

3、旅游产业链条上还存在瓶颈和薄弱环节,综合配套不够完善

旅游六大要素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尚处在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旅游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饮食住宿、保健娱乐等关联产业还不够完善配套,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瓶颈。尤其在旅游购物方面,普遍存在旅游商品研发能力弱,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档次不高、结构雷同,在旅游消费中比重过低等问题。景区文化娱乐项目单调,游客夜间文化娱乐贫乏,有些重要的景区景点食宿条件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二、 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战略

(一)全面创新战略

1、观念创新

在文化旅游开发中,首先的任务是要培养旅游经营者的创新观念,这就要求转变传统观念。对于旅游产业来说,这种转化主要体现在经营观念和管理观念两个方面。在文化旅游的经营中,要突破以经济效益为第一位的传统观念,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2、产品创新

旅游产品的创新实质上就是形式的翻新,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对原有产品的重新设计、规划、组合而形成肯有市场可容性与市场扩张力的新产品。河南省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就是要利用其资源优势,将静态的文化与动态的旅游活动相结合,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生态与文化相结合,形成区别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打造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巨大吸引力的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一般来说,旅游产品创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现有的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中具有相同美学风格或类似的性质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推出某项专题旅游产品;另一种是将特色反差较大的一些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多元化适应性的专项旅游产品。

3、 科技创新

旅游科技创新是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加速度的重要动因。科技兴旅将成为新世纪我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之一。因此,必须通过多渠道的努力,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技术能力或科技能力,才能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文化景观资源如果只是常年固守其原有的文化遗址基础,而忽略对其进行提升和创新,最终会被淘汰。尤其是在文化旅游逐步转向以文化休闲精神大餐的时期,在名胜古迹等具有世界级的品牌产品地,通过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文化旅游产业具备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如已经公演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利用名山古寺,巧妙组合各种自然要素,汇“一切声为佛声,一切色为佛色”,大胆运用“风之道、光之道、水之道”等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嵩石传音,万壑松风,水乐禅径,和禅宗石语的景象,使河南旅游走向世界。

(二) 差异化战略

河南省与周边的6省,均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山西省旅游业因受交通制约发展不尽人意,但在平遥古城以举办国际摄影节为突破口,“申遗”成功后,国际游客大幅上升。陕西省旅游业国际接待发展较早,尤其是秦兵马俑出土之后,轰动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奇迹”,国际旅游快速飙升。山东省的旅游业,在经过几年的调整开发后,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有新的突破。安徽省近年来注重徽文化旅游建设,并将其纳入大黄山旅游区,成绩斐然。河北省旅游业前20年主打自然风光,近年也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紧紧依靠首都圈客源市场,发展很快。湖北省近年来依托长江三峡游、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游和逐步形成的楚文化游得以快速发展。以上六省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具体见下表。因此,河南省周边6个省份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时应有着不同的战略措施和战略重点。

河南周边六省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由表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周边省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集中在山水文化、古城文化、孔子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方面。从河南的历史发展来看,古都的发源、文字的发源、武术的发源、文化的发源、哲学思想的发源、中国宗教(道教或道家)思想的发源、中国佛教的根源(洛阳白马寺)都在河南,把这些文化的东西归纳起来分析,河南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源,所以河南省在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时应该大力发展河南的根文化或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塑造河南为中华文明之源、民族之源的文化旅游新形象。

(三) 品牌支撑战略

品牌支撑型战略就是基于某些独具特色、开发以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通过合理地组合、精心地包装以及有效地推广,使其成为标志性产品进入市场并形成品牌,然后借助这些成熟的品牌带动其他产品的共同发展。从河南省目前的旅游品牌来看,少林寺、龙门石窟等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自然的角度都是世界级的,虽然近几年知名度不断提高,但还没有成为国际化旅游品牌,对全省旅游尤其是入境旅游还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其他景区、景点自不必说。因此,今后我省发展文化旅游的主要任务,一是要精心挑选,强力打造龙头景区景点,加快建设力度,高水平展示景区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建设水平和文化品位;二是加强旅游宣传,提升旅游形象,打造吸引力强、辐射面广的王牌产品。

(四)行业联动战略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品质量的提高、文化旅游市场的开拓、文化旅游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景区景点的经营方式和服务质量。同时,也离不开饭店、旅游餐饮、旅游社、旅游交通和旅游商品等旅游相关行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旅游酒店的兴建、设计、装饰等方面应该体现河南省的文化特色,使游客在住宿的时候就能体验到浓郁的文化氛围。旅游餐饮业也是能够体现异质文化的重要行业,河南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饮食和风味小吃,也是彰显河南文化特色的重要物质载体,所以,河南餐饮业应在口味、工艺、包装、环境营造等方面做出调整,为游客提供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餐饮食品。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应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相关的政策环境,在招商引资,规划开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以适应自然演化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基础,以保障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依为前提,以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目标,适度开发可再生资源,重点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成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经营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共识,河南省文化旅游的开发,也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河南省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保护性开发”,提倡旅游生态安全,强化限制性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效益,严格遵循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法规,杜绝破坏性建设,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对旅游开发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开发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及资源状况,以实现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实现河南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马勇、周霄.WTO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张春香.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4]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R].2006,(12).

上一篇:发展福安市船舶工业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论工厂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