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

时间:2022-10-03 04:43:41

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

内容摘要

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和复杂经济金融环境带来的困难,云南省不断丰富和完善抗大灾、扩内需、保民生、调结构和育产业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经济社会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大旱之年粮食再夺丰收,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民间投资活力增强,消费层次稳步提升,对外贸易增长强劲,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3%,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继续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省信贷均衡合理增长,中长期贷款增长突出;证券业稳步发展,直接融资迅速扩大,上市公司效益良好;保险业稳健发展,社会保障和支农功能增强;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成效显著,林权抵押贷款增长迅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持续增强。

2011年,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施“两强一堡”战略推动下,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会逐步加快,经济金融外向度将迅速提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金融部门将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促进社会融资总量合理较快增长。

2010年,云南省金融部门继续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支持地方经济巩固向好发挥关键作用。全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服务水平稳步提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

一、银行业发展稳健,贷款规模突破万亿

2010年,云南省银行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态势,存贷款规模较快增长,利率水平持续上升。

(一)网点布局明显优化,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省大力增加农村地区银行业网点,基本实现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银行网点的全覆盖,进出口银行、恒丰银行在昆明设立分支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蓬勃发展,银行组织体系日趋完备,网点城乡布局得到改善。全省银行业总资产增长20.4%,资产规模逐步扩大,不良贷款率下降0.6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增长28.7%,年末拨备覆盖率达到122.6%,比上年末提高32.1个百分点,银行业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存款增势缓步回落,企业存款少增明显。2010年,云南省本外币存款余额13476.2亿元,同比增长20.6%,比年初新增2302.1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411.5亿元,同比增长2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1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2291.9亿元。各项存款总体呈增速放缓之势。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平稳,同比增长22.5%,但企业存款仅增长13.2%,增幅回落了23.6个百分点,贷款受托支付规定导致银行派生存款减少是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储蓄倾向回落,全年新增企业和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的占比仅为29%。外汇存款大幅增长,比年初增加9.3亿美元。

(三)贷款增长均衡适度,信贷结构逐步优化。2010年,云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701.94亿元,同比增长20.88%,比年初增加1848.54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568.78亿元,同比增长20.3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789.15亿元。

全省贷款均衡合理增长,信贷增长逐步向常态回归,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幅比上年下降13.5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年内首次突破万亿,在西部十二省区中列第四位。月度贷款增长较为平均,四个季度末月贷款增量占全年的21.3%,比上年下降35.6个百分点,贷款投放的均衡性增强(见图2、3)。

在投资快速增长、住房需求旺盛、银行偏好收益稳定的中长期贷款等因素影响下,全年中长期贷款增长38.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7.9个百分点,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94.8%。近8成的新增企业贷款投向交通物流、制造、能源、市政建设等行业,全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1%。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全省新增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占全省贷款增量的比重分别为38.9%、30.5%,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增长1.1倍,促进就业效果显著。随着全省外贸迅速回升,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年末外汇贷款同比增长86%。

专栏1: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

2008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暂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合法渠道。由于有良好的政策背景、存在广阔的金融需求,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得到迅速发展。

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实力迅速提升。2008年底,云南省首批10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资本金2.08亿元人民币,范围仅限于昆明、玉溪、曲靖三个市。2009年,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迅速扩大,年末小额贷款公司总数增加到117家,资本金达到39.15亿元人民币,覆盖全省16个州(市)、58个县(市)区。到2010年末,云南省已有小额贷款公司228家,已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的70%;资本金达83亿元人民币,户均资本金约0.36亿元人民币,其中资本金最大一户为3.1亿元人民币。

业务发展迅速,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中摸索出一套“短、简、快”的贷款管理模式,较好对应了部分经济主体短、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信贷投放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效发挥。截止2010年底,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达47.1亿元人民币,累计发放贷款75亿元人民币,其中,累计发放支农贷款51.8亿元人民币,小企业贷款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的0.05%,对满足“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形成有益的补充。

(四)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表外融资增长迅速。面对信贷供给受限同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金融机构通过承销债券、转让信贷资产腾出增长空间新投放贷款、开展银信合作等多种方式增加表外融资,全年表外业务融资超过580亿元人民币,在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手段的同时,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

(五)现金收支增长加快,净投放大幅增长。各地农副产品收购、商品交易活跃,政府补贴直接到户等因素增加了现金投放,全年金融机构净投放现金178.7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1倍(见表2)。

(六)利率整体水平上升,利率定价机制不断完善。2010年,随着央行回收流动性和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全省贷款利率逐步上升,四季度后利率上升速度有所加快,年末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上升1.16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年末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较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7.1个百分点。外币存款利率运行平稳,外币贷款利率波动上升。金融机构市场化定价水平逐步提高,Shibor已经成为银行内部资金转移、票据业务、同业往来和理财产品定价的重要基准(见表3)。

(七)银行业改革快速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日趋完备。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持续改善,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拨备覆盖率达到160.3%,不良贷款率降至1.4%;多家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富滇银行获准赴老挝设立代表处,成为全国首家在境外设立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明显改善,存贷款规模已经跃居全省各银行业机构之首,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年新设立村镇银行4家,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达到228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覆盖面和水平稳步提升。

(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发展。2010年,云南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第2批试点省份,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从周边国家迅速扩大到8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

专栏2: 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成效显著

2010年4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云南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全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银行积极稳妥、全面推进试点工作,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跨越式发展,试点工作支持全省加快“桥头堡”建设、提高区域经济开放度的成效显著。

一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覆盖面高。人民银行牵头和省内多个部门协商,确定上报的进出口企业中获得批准的企业达1043家,覆盖了全省85%的进出口企业。2010年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7341笔,金额83.12亿元人民币,占全省进出口贸易结算量的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二是形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有效模式。大型商业银行发挥在发达国家地区的网点优势,在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境内省级6家商业银行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境外9家银行签署了清算协议,开通了与泰国、香港的清算渠道,形成了与毗邻、非毗邻国家点对点互为的清算模式,较好地满足了贸易企业人民币结算的需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工、农、中、建四大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结算量分别占88%和12%。

三是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迅速扩大。2010年末,云南省试点结算范围已从周边国家扩大到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缅甸、越南、香港人民币结算占比较大,分别占63%、19%和14%,已基本覆盖了云南省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全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集中在昆明,初步形成了以八个边境州市为基础,滇中为突破的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随着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将按照风险可控的原则,逐步建立以滇中为腹地,以边境八州市为基础,辐射全省、东盟、南亚的梯度发展模式,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开展,为提升云南开发开放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二、证券业较快发展,上市公司效益良好

2010年,云南资本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市场规模、制度建设、体系结构、秩序维护取得积极进展,全省运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提升。

(一)证券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参与程度加深。制度日趋完善、市场投资品种丰富和通胀预期加强激发了投资者投资热情,2010年全省股票新增开户数17.4万户,证券市场累计总成交金额为8664.8亿元人民币。年末,全省A股、基金托管市值131.1亿元人民币,增长18%。

(二)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直接融资快速增加。随着证券市场融资功能的逐步恢复,年内全省2家企业成功首发上市,新增直接融资56亿元人民币。年末,全省共有28家境内上市公司和1家香港上市企业,境内公司总市值较上年增长7.24%,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稳定,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43%和36.7%(见表4)。

(三)证券机构稳步发展,经营效益良好。红塔证券大力开展业务创新,太平洋证券经营管理日益规范,本土券商发展势头稳定。全省68家证券营业部实现手续费收入15.3亿元人民币。股指期货的推出和大宗商品的剧烈波动推动期货交易迅速增长,全省期货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167.6%,两家法人期货公司经营业绩良好,全年净利润增长1.1倍。

三、保险业积极创新,社会保障功能增强

2010年,云南保险业加快业务创新,开办了一系列政策性保险品种,增强了保险支农功能。

(一)保险业规模较快增长,保险公司效益良好。2010年末,全省共有保险公司2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94家,保险从业人员达6.9万人。年末保险业总资产达327.2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56.8亿元人民币。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增长30.9%,财产险、人身险保费收入分别增长36.3%、27.2%,保持快速增长。全省产险公司承保利润率达9.2%,列全国第4位。

(二)创新业务快速发展,服务“三农”作用明显。全省农业保险产品日趋丰富,开办了烤烟、水稻、林木、能繁母猪、奶牛等承保业务,全年累计支付赔款3亿元人民币,受益农户28.9万家;为全省443.4万农户承保政策性农房保险,赔款支出1430万元人民币,试点开办了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保险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村财产安全的效果明显。

(三)建立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机制,增强保险服务社会功能。保险企业积极发展各类责任、意外保险业务,利用保险机制积极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开展新农合补充保险试点,服务人群约100万,积极参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民政救助等领域,保险成为云南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年末,全省保险密度较上年提高118元人民币/人,保险深度提高0.1个百分点,保障功能明显增强。

四、直接融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交易活跃

2010年,全省直接融资比重大幅上升,货币市场、黄金市场交易活跃,外汇市场稳步发展。

(一)直接融资规模迅速扩张,债券融资创新高。2010年,在国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政策支持下,全省企业年末累计直接融资达4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8%,年末直接融资比重达18.3%,比上年末提高10.8个百分点。企业债券融资同比上升2.68倍,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能力增强。(见表4、6)。

(二)货币市场交易较活跃,利率振荡上升。全省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交易累计成交同比增长40.3%,累计净融出资金2162.3亿元人民币。市场短期资金融通特征明显,1天拆借和1天质押式回购分别占拆借和质押式回购交易总量的77%和81.3%。受基准利率上升和流动性管理措施的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从第四季度开始明显上升。

(三)票据市场量减价升,余额持续萎缩。2010年,金融机构压票保贷,通过增加票据签发量和频繁买卖票据,在控制票据规模的同时保持利润增长,全年票据承兑额增长34.4%,票据融资规模逐步萎缩,年末余额下降40.1%,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保持上升趋势。人民银行适时运用再贴现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全年累计办理再贴现39.1亿元人民币(见表7、8)。

(四)黄金市场参与度明显上升,银行间外汇市场稳步发展。2010年,黄金投资成为居民重要的避险保值渠道,商业银行黄金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累计交易同比增长13.3%,其中实物黄金交易量大幅增长1.1倍。随着外部经济缓慢恢复,全省企业用于原材料进口的外汇需求明显增加,带动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同比增长1.01倍。

(五)金融产品创新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金融机构以农村金融为主线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累计推出30多种涉农信贷创新产品,探索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橡胶、核桃、甘蔗等经济林果收益权抵押等担保方式,其中,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实现翻番。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各类理财产品,增强融资服务功能,累计发售信托类、货币市场工具类产品10期,金额达16亿元人民币。

(六)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省支付环境持续改善,现代化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日均处理业务6.8万笔、清算资金693亿元人民币;银行卡应用从城市向农村加快推进,全年银行卡跨行交易金额增长62.2%。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加快试点推广,在部分地市实现了税款入库的实时到账。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础不断夯实,社会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9月28日,云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提出了用五年时间,初步建成信用信息采集、查询系统,建立信用激励惩戒和信用教育机制,构建信用中介服务和信用监督管理2个体系的云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力争把云南建设成为西部社会信用环境最优省份之一。围绕这一目标,全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677.1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298.6万户、信用村1614个、信用乡镇33个,为农村信用贷款发放打下了基础。累计完成了2万户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工作,其中近15%的企业获得了1362亿元人民币信贷支持。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了云南省“征信知识宣传周”和“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社会信用意识不断提高,营造诚信环境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专栏 3:全省林权抵押贷款增长实现翻番

云南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覆盖率近50%,活立木蓄积量达15.48亿立方米,列全国第三位。林业用地中,80%是集体林地,涉及农户845万户。2009年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金融部门积极探索、加快发展林权抵押贷款,2010年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翻番,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的作用明显。

一、“全面铺开、重点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人民银行作为林业金融服务的牵头单位,把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发展作为2010年度的重点工作,建立了云南省林业金融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2010年林权抵押贷款要在上年余额基础上翻番增量目标,确定了林权抵押贷款在全省“全面推开、重点推进”的工作方针,要求各金融机构在全省全面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确定了23个条件较为成熟的县作为重点推进县,并提出了各行新增贷款的指导意见。人民银行建立了林权抵押贷款统计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各行贷款发放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截止2010年末,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48.5亿元人民币,新增25.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1倍。

二、商业银行积极创新,切实加大对林业的信贷投放

目前,全省19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有11家办理林业信贷业务,各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一些符合云南实际的可行办法。一是摸索出三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有效模式,即县级林业调查规划机构评估、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评估、县林业局和承贷银行协商评估三种办法,有效缓解了制约我省林业贷款发放的障碍。二是灵活设定林权抵押贷款期限和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到5―10年,与林业生产周期相匹配,利率原则上不超过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1.3倍。三是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010年末,全省林权抵押贷款涉及的户数为7510户,其中企业254户,农户7256户,企业获得的林权抵押贷款占贷款余额的80%以上。

三、推动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建立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森林自然灾害是造成林权抵押贷款形成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是降低贷款风险的有效手段。2010年,云南三分之一的市州率先开展了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工作,试点地区保费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范围。目前,全省参保森林面积达1.3亿亩,投入保费5110.8万元人民币,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房地产业增长放缓,房地产金融平稳运行

2010年,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引导下,云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放慢,房地产贷款增量、增速持续回落。

(一)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预收款与自筹资金是投资的主要来源。全年云南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0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1%,增速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结构有所调整,中小户型投资占总投资的14.1%,占比有所上升。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和预收款来源占比分别为35.5%和30.7%。

(二)土地供应步伐放缓,商品房开发主要指标下行。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不断增强,开发企业拿地谨慎,全省土地购置面积、土地开发面积分别下降18.8%和52.6%;商品房累计施工面积同比增长28.5%,竣工面积下降8.6%,主要指标增速放缓或下降,调控效果明显。

(三)商品房销售保持旺盛,增速下滑趋势明显。2010年,全省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和累计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2.7%和43%,昆明市级行政中心搬迁、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等因素推动房屋销售旺盛,全省年末住宅空置面积同比减少112.89万平方米。

(四)昆明市房价涨幅趋缓,政策调控取得成效。新国十条出台后,云南省出台调控细则,昆明市推出了限购令,昆明市土地交易价格和房价偏快上涨的势头得以遏制,全年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低位运行,但租赁价格指数逐季上扬,于4季度达到最高点105.4%。

(五)房地产贷款增速大幅回落,信贷资产质量稳定。新国十条出台后,购买二套以上房屋融资成本上升,政策效应从5月份开始逐渐显现,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增量大幅下降。全年房地产贷款同比少增近133亿元人民币,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降至全年最低点6.73%和28.24%。年末,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良好。

七、预测与展望

2011年,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复苏呈现不稳定、不平衡的特征,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面临挑战,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依然艰巨。从省情看,工业结构单一, “两高一资”行业占比重较高,资源约束及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依存度较高,给云南省协调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带来一定困难。但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观大背景下,云南将加快“两强一堡”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交通建设、环境治理、产业振兴和经济增长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缅油气管道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将推动全省投资较快增长,中核集团、中石化集团等央企入滇快速推进,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进一步扩大,有望带动云南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综合考虑面临的政策、环境、资源条件,预计2011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增速在10%以上,工业品价格上涨有利于资源型行业提升效益,但也会加大价格传导压力,预计全年CPI增幅在3.8%左右。

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信贷增长将能较好满足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全省投资增长对资金的需求旺盛,考虑到直接融资及其他资金来源增长较快,全省银行贷款增长将逐步回归常态,预计金融机构全年贷款增速将在16%左右。信贷结构将继续优化,对“三农”、薄弱行业、民生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将有所加大,金融改革与创新继续推进。

附录

(一)2010年云南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月5日,2010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

3月17日,《云南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政策实施办法》(云政办发【2010】33号)颁布实施。

5月16日,《云南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10】84号)出台。

7月2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决定,正式启动制定《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意见》工作。

7月27日,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启动仪式暨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昆明举行,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9月2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云南省鼓励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云政办发【2010】163号),继续加快小额担保贷款发展,促进就业形势改善。

10月11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正式挂牌开业。至此,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都在云南省设立了分行。

11月17日,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老挝首都万象设立代表处,成为我国第一家到国外设立代表处的城市商业银行。

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年末,全省122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均设立了银行服务网点,农村地区基本银行服务实现全覆盖。

上一篇:新闻点评 第16期 下一篇:母亲 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