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幸福力看《台阶》中的父亲

时间:2022-10-03 04:28:09

从幸福力看《台阶》中的父亲

幸福力是一个全新的心理概念。新思想运动倡导者、潜能训练导师杨海涛是这样给幸福力下定义的:财富力、健康力、情感力、学习力,最后交织而成的就是幸福力。幸福就是享受此刻的感受,幸福就是持续发展的过程。

《台阶》中的父亲勤劳俭朴,顽强坚韧,倾其一生的心血造成一幢高台阶的房屋,就是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得到外人的尊重,那他是一个拥有幸福力的人吗?

一、财富力

父亲造新屋准备的时间是漫长的,完全是“中国农民式”的,屋基卵石是从河滩捡来的,有一部分砖和瓦也是从地里“今天”一块,“明天”一片捡来的,请匠人的工钱或其它木料钱等等显然是砍柴卖了积攒而来的,甚至作品中还细致地写道:“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这样的积累方式决定了原来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的父亲造新屋准备的时间必然是漫长的,漫长到花费了父亲大半辈子的时间。

当时我们家住着三级台阶的屋子,“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现如今“大半辈子”过去了的今天,老屋门口的“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的九级台阶造成,虽说不低,但肯定不显眼,也许乡亲们的屋子大多已是十几级的台阶了。况且年事已高的父亲除了拥有新屋子,其它的几乎一无所有。

父亲的辛劳付出显示出父亲造高台阶的新屋子实在是勉为其难,超越了他的经济实力。父亲是一个财富力较低的人。

二、健康力

靠着父亲的顽强坚韧,一家人的生活逐渐走向温饱,似乎也拥有了渴望已久的九级台阶般高的地位,然而父亲不知道艰辛的劳动已经彻底损害了他的健康,也折耗了他的岁月。

父亲年事已高,造新台阶时用手去托青石板时闪了腰,和父亲年轻时将每块大约三百来斤重的青石板一口气从山上背到家,背了三趟比,简直判若两人;挑水时跨到第四级台阶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咯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再次闪了腰以后,“挑水由我包了”。腰闪了,成了父亲生活的转折点。

新屋在展现地位的同时,也剥夺了父亲最为珍贵也是唯一的最引以为豪的东西――劳动力。父亲老了,那极短的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得到的、失去的对比就是这样的残酷,父亲的健康力又何从说起呢?

三、情感力

造新屋之前父亲除了劳作,还是劳作,“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就是编草鞋和过年”,仅有的享受就是过年时在家里洗一次脚和劳动归来后的过烟瘾,几乎不与别人交流,更谈不上社交,整个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封闭的,经年累月这样的生活方式塑造了父亲不善表达情感的个性。

准备造新屋和造新屋过程中的辛劳父亲都扛下来了,但是期盼已久的、甚至可能是在心底演练过无数次的理想场景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出现。

新屋造成之后“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多年的愿望实现了,父亲应当很高兴。这四颗大鞭炮一定是他精心准备好的,父亲一定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然而这个被艰难的生活磨炼得早就不知道艰难的农民居然不敢为自己的成功放喜庆鞭炮,而且手足无措,本当自豪却不会表露,所以我们看到了父亲外在行动与内心情感矛盾的一面。

父亲的理想是家里的台阶要高,家要有地位,但是即使是九级的台阶已经造成,父亲潜意识里的地位还没有高到和平常我们理解的地位相同,自身精神上还没有做好做高台阶新屋主人的准备。他面对高台阶感到不自在,坐在高台阶上与乡亲对话,竟然有些神不守舍。

外在物质条件的改变和内在情感的改变没有同步发展,内心的情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拥有了一定的物质却没有享用的能力,不仅会使父亲丧失原有的成就感,而且会使父亲产生更加深刻的自卑感。

从情感力的角度审视《台阶》中父亲的形象,不免让人感到悲凉。

四、学习力

新屋的造成要求父亲建设起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建设则要求父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父亲却没有这种能力彻底告别旧有的生活方式。

新屋造成了,规矩也多了:“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了,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父亲不能再在台阶上磕烟灰了,甚至于连习惯坐的地方也要改变了,父亲面对着这些改变是无所适从的。

“第二次再坐台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父亲的浑身不自在可见他极不适应这种新的生活,这是父亲心理的问题,还是当地农民的普遍表现?答案应该从第一个方面去思考。试想,当地农民如若在新屋造成之后你也不自在,他也不自在,那“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又怎么能成为当地的风气,并驱使父亲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父亲为什么就不能像那些早就富了起来或正富起来的乡亲们学习学习,挺直了腰杆、自信的做人呢?如果那样做了,父亲的生活行为就不会被高台阶规定和限制了。

虽说造新屋的实质意义在台阶上,台阶象征了地位,但这种地位是虚浮的,甚至是可笑的,台阶其实就是建筑的一部分,造了它,作为台阶的主人,就应该理所当然的使用它,磕个烟灰也好,在台阶上坐一坐也好,都是父亲的权力,更应该是父亲对劳动成果的享受。可事实上父亲心目中对台阶的理解只有地位的象征,而没有其它,从这一点上看父亲连基本的生活认识也是缺乏的。父亲虽然年事已高,可是要向生活学习的道理还有不少。

财富力、健康力、情感力、学习力交织而成的就是幸福力,而父亲拥有的“财富”――新屋及九级台阶,似乎永远跟不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却为此损害了健康、丧失了劳动力,在理想实现的那一刻表现得手足无措,不善表达内心的情感,因为父亲没有能够为自己作恰当的定位,始终是活给别人,而不是活给自己。父亲是一个需要向生活学习的人,这样才能提高他的幸福力,真正敲开幸福的大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初级中学(226401)

上一篇: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 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近代中国错过了》阅读训练